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86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94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现代西方诠释学与科学哲学走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诠释学通常被视为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的一种 ,而科学哲学则属于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和对立 ,但实际上两者在内容上仍有相通之处 ,逻辑走向上也基本一致。从内容来看 ,西方诠释学和科学哲学分别以不同的话语探讨了人的理解和解释的问题 ;从走向来看 ,它们都经历了研究重心从注重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向强化理解和解释的主观性转移的进程 ,并因此一度陷入相对主义 ,其后又试图跳出相对主义泥坑 ,表现出向客观性的某种回归。  相似文献   
62.
一直附着在西方哲学层面上的诠释学 ,有其特定的哲学含义。音乐文本是以声音为表现媒介的艺术形式的文本。对它的诠释 ,既不存在唯一合理性 ,也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它是不能穷尽的历史过程。对音乐文本的理解 ,重要的是音乐文本背后的问题。只有把对音乐文本的理解看成是对自己问题的答复时 ,才算合理有效地诠释了音乐文本  相似文献   
63.
杜甫的诗篇记下了诗人深重的痛苦内容,如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愤;国政失策、危机四伏之忧等,他对这些痛苦的解脱方式主要包括:干谒进取;诗酒遣愁;宴游交欢;游仙逃佛等;他的伟大,在于他有以国家之痛为痛,以生民之病为病的崇高情怀;他的痛苦内容,正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痛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最高境界的人文关怀。而其中闪耀的仁爱、人性、人道光辉,又使其超越了儒家知识分子的局限而展现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4.
2005年度国内学界的诠释学研究整体上可以说表现为一种比较平稳的态势:在西方诠释学理论的迻译与研究方面,针对性的引介与积累性的探索兼而有之;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研究持续推进;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探讨仍有诸多争论;诠释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渗透方面,虽然伴随着研究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存在学术含量与水准参差不齐的问题,但是依然不乏严肃性的、规范性的著述成果。  相似文献   
65.
洪州禅的代表人物马祖道一提出“平常心是道”的观点,鼓励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如佛性,获得解脱。道一的门下进一步发扬了这一思想。他们饱含个性的禅法,从现实的角度充实和发展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心性论,从而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6.
伽达默尔通过对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方法论诠释学的批判,为建立自己的哲学诠释学寻找到了内在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他的诠释学在理论上的三个归结。  相似文献   
67.
学术界多年来对训诂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哲学界与语言学界所讲的训诂学是不同的。训诂学是对用语言解释中国古籍语言这种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 ,它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中国古籍诠释学。明确训诂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 ,可以为训诂学的发展以及对于中国古籍注释研究拓清道路  相似文献   
68.
本文把“超越解脱”意识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主题范型来研究,对它的本体构成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时空意象是其原始材料,人格风范是其钢骨筋脉,生命情调是其血肉仪表,三者共同构成了“超越解脱”文学的本体形态。  相似文献   
69.
朱子的理学诠释学实际上是绾经学诠释与理学诠释为一途。经学诠释是基础,理学诠释是核心。本文着眼于探讨朱子理学诠释学原则,它分为两部分:经学诠释原则与理学诠释原则。朱子的诠释原则受到来自经学立场与理学立场两方面的批评。朱子之理学诠释学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严复对西方近代学术文化的介绍和诠释为例,指出不同文化传统的相互理解与诠释包括“格义”与“会通”两个环节。“格义”以对异域文化的理解为指向,强调诠释者的主体性与本土文化意识;“会通”则重在新意的产生和创造,要求超越诠释者的主体性,从超越的立场实现不同文化传统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