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论成就动机与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是否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以及成就动机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探讨,可以发现成就动机既具有特质性成分,同时又受情境的影响;成就动机是环境影响通过人格因素这一中介变量而形成的,而已经发展起来的成就动机反过来又会影响人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2.
恐惧诉求虽然具有较为强烈的震撼性,但也会造成广告受众的反感.在广告劝服中使用恐惧诉求,具有两个尖锐的矛盾,一是恐惧的程度与广告受众心理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二是消除恐惧的内容与恐惧主题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突破恐惧诉求的接受困境,需要借助幽默.从幽默的心理接受机制出发,分析其在恐惧诉求广告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3.
智珠     
《领导文萃》2011,(7):67
不同人的不同眼光一个人从平民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是不公平的;一个人从财富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是肮脏的;  相似文献   
174.
“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由此引发的“非典恐惧综合症”则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对面对危机时的恐惧心理本质、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有助于加强人们面对危机时的心理调控 ,完善个人人格。  相似文献   
175.
《启蒙辩证法》的隐秘主题就是焦虑与恐惧。《启蒙辩证法》与德国浪漫派的思想渊源应予重视。焦虑成为现代哲学的问题与浪漫主义密切相关。在《启蒙辩证法》与A.施勒格尔的"启蒙运动批判"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类似与一致。揭示启蒙中蕴含着焦虑与解释启蒙理性的情感根基直接相关。在弗洛伊德对成长期儿童的焦虑分析以及焦虑与恐惧的区分、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论分析、《启蒙辩证法》的启蒙批判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异在他者引发的焦虑是西方启蒙的核心问题之一。进一步地反思、遏制、消解焦虑情绪,走向与异在他者的和解,是推进启蒙的主要所在。理性、支配和恐怖,是立足于这种焦虑观反思启蒙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6.
米苏 《家庭科技》2012,(4):38-40
心理方面的有效调节很重要 每年的清明时节,蒂亚都会有一股强烈的排斥感在心底涌动,她害怕听人提起祭奠、扫墓、怀念这些敏感的词.自从8年前疼爱她的奶奶永远地离开之后,这种回避就不曾消失,而且越临近与纪念相关的日子,越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177.
孙金明 《社会工作》2011,(24):41-44
社交恐惧心理障碍是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交恐惧心理障碍进行社会工作介入:采用人本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案主的认知、行为和情绪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咨询与干预。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8.
死亡,人生的终极,一道生命恐惧而又无法回避的难题;一个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不能不思考的问题;一个神秘而又现实、不能不猜又难以猜透的谜题;一个牵涉人类文化许多领域的大问题。自从人类诞生,它就伴随着社会发展。文学家巴金说过:“像斯芬克司的谜那样,永远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字——死”。哲学家叔本华断言:“如果没有死亡的问题,人类便几乎不会进行哲学思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对死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价值,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生存环境,对死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每当祭奠亡灵的时刻到来——中国的清明、冬至,日本的新年祭祖、彼岸会,欧洲的万圣节人们在祭祀同时,引发对死亡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9.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归宿 ,面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的共性。然而 ,人不能因为死而放弃生 ,抗争成为人类历史前进的原动力。生命的意义何在 ?如何使有限的生命得以延续 ,成为中国文人一直关注、一直探索的问题 ,蒲松龄以其优美动人的聊斋故事延续了生命的意义 ,超越了死亡 ,获得了永恒  相似文献   
180.
商周时代人们信仰上帝鬼神,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至子思,则提出以“中”和“诚”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子思认为,“中”和“诚”虽无形影,却具有与上帝、鬼神一样的至上性和神妙性,它已经不仅是一般学者所理解的“时中”之“中”和诚信之“诚”,它同时是“天下之大本”和“天之道”。后世儒者因而称子思善于“体道”。大凡“本体”问题,皆很难证实或证伪,但将“中”和“诚”视作“本体”,便使之进入了信仰的层面。子思在孔子创立仁学的哲学思想体系之后,又建立了“中”和“诚”的哲学思想体系,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