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6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1163篇
劳动科学   69篇
民族学   846篇
人才学   177篇
人口学   79篇
丛书文集   2806篇
理论方法论   571篇
综合类   5629篇
社会学   753篇
统计学   104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553篇
  2014年   934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897篇
  2011年   946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826篇
  2008年   874篇
  2007年   629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现代化过程中族群文化重构与民族自我认同加强是民族文化自觉的表现。维护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要求中所体现的族群性与国家认同并非对立关系,各民族文化重构过程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成过程具有同质性,有着共同的目标及能动性结果。各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自信宏观叙事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框架下提供了国家认同的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132.
《南都学坛》2018,(1):101-106
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竞演的场域,村规民约因其自身的乡土优势,自古就是重要的乡土竞演规则。随着国家政权和政策的演变,这套乡土秩序规则历经了辉煌、式微、转型三个阶段,当前重新活跃在广大乡村。作为一种村民自决产生、沿袭传统道德、发挥"法律"约束的文本,其与当前建构集自治、德治、法治于一体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不谋而合。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应该发挥村规民约的重要作用。但当前由于制定程序缺乏民主、乡村共同体消解、乡土逻辑与法治逻辑缺乏调适导致村规民约难以发挥其在促进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上的作用。建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应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的民主程序、重构乡村公共意识、调适乡土逻辑与法治逻辑。  相似文献   
133.
清末以来,一些维吾尔人迁入阿尔泰山草原,散居在牧区深处,与其他族群共同构建和发展出了嵌入式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他们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其他族群频繁互动,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生成了区分于祖籍地维吾尔人的群体意识。学术界应该重视对散居维吾尔人的调查和研究,以加深对维吾尔族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4.
在分析跨国族群认同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考察了在韩中国朝鲜族跨国族群认同状况。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朝鲜族跨国族群认同并非笼统地被评判为强化或弱化,而是呈现出多维度分化的表征,体现在由共同的历史文化、韩国时尚文化、韩国人思想观念和中国朝鲜族饮食文化等不同文化取向所形成的族群认同之中。在社会层面上,伴随着不同类型移民政策而产生的在韩中国朝鲜族职业分化,是导致他们跨国族群认同出现群体性分化的主因,表现在身份归属、社会交往、心理认知等诸多方面。本案例不仅补充了跨国族群认同理论的内容和观点,也为当前中国和韩国政府如何促进中国朝鲜族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5.
研究选取在内地高校学习的藏族大学生193人,以及在藏族自治地区高校学习的汉族大学生183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文化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心理因素进行测量,用以建立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模型。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文化因素—个人因素—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集体主义倾向通过正向影响了个体依赖型自我构念的形成,最终正向影响了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个体主义倾向通过正向影响独立型自我构念,最终负向影响了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说明跨文化群体对新文化的认同存在环境—个人的交互作用。群组比较结果表明,民族类别作为变量调节了水平集体主义对双文化认同整合混合—分离维度的影响,说明民族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影响因素影响跨文化群体对新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6.
消极网络热词是民众利用网络表达情绪或民意的产物,主要伴生于民众日常生活、非正常社会现象与负面新闻事件。从主流价值观与词语本身情感属性而言,消极网络热词的偏差表现为标签式表达偏差、夸大消极性偏向、立场影响客观三个方面,生成原因源于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抗拒或不合作、偏向性关注和对抗式或祛魅化解读,而减少消极网络热词需解决社会问题基础、正视网络赋权及构建健康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37.
促进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是当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构建动力机制、健全引导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有利于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构建动力机制,需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认同的情感动力,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认同的利益动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增加认同的思想动力;健全引导机制,需要以理论研究为支撑,完善教育机制;以正确舆论为导向,强化宣传机制;以阵地建设为平台,健全导向机制;完善保障机制,需要壮大经济基础,突出利益认同;健全民主政治,增强政治认同;坚持文化自信,强化价值认同;夯实民生基础,巩固社会认同;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认同.  相似文献   
138.
139.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这是关乎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命题,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路径上进行积极的探讨,所提出的关于家国情怀的立题,所做的相关阐述,有着牢固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0.
"05方案"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时的分散性,导致实践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功效,应当对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总体整合与具体设计。整合后的实践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