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0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管理学   569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31篇
人才学   144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1649篇
理论方法论   311篇
综合类   6186篇
社会学   546篇
统计学   5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705篇
  2011年   773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691篇
  2008年   720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为探索公众传染病防治相关义务认知水平的改进路径,促进公众参与传染病防治素养提升,文章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编写问卷,对江苏省南京市居民开展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受访者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都是影响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现代媒体是传染病防治法治宣传的重要平台,但宣传效果有待改进。应加强公共健康观念宣传,促进“为人民健康尽责”的公民意识形成;激发主动学习意识,调动公众参与传染病防治法治教育积极性;关注弱势群体,强化社区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12.
旅游地形象由核心要素、基本要素及支持要素构成,旅游地形象具有系统特性。通过游客调查对广州旅游形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游客对广州旅游形象认知存在几方面的差异,即游客对广州旅游形象认知与广州旅游形象内涵/定位差异、形象载体与形象认知差异、形象认知与旅游行为差异及形象内涵/定位与形象载体差异等,并进而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3.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后形成的技术创新核心刚性常常阻碍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本文揭示了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内涵,基于人类的认知理论,从关注、学习、思考、决策的四个认知层次分析技术创新核心刚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针对创新核心刚性的成因进行系统模型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为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4.
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情绪等心理和社会特征在语言使用中交互作用,并对语言沟通能力产生影响。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方法对其预测性及内部关联加以实证。研究发现二者关联度很强,元认知策略对绩效预测力显著强于认知策略。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呈现相互嵌套模式,相同加工行动在不同情境中由于履行功能差异而转换角色。  相似文献   
115.
李建华  屈煜 《浙江社会科学》2020,(5):90-101+159
在涉财犯罪的刑法讨论中,更多关注于占有这一类罪的保护法益和逻辑基点,虽然厘清了基本概念、积聚了广泛共识,却也存在理论不能一致、实务不便释疑的不足。对涉财犯罪人际关系的实质内容即非法占有的讨论,必须基于刑法所具有的惩恶的伦理本质、主体自治的伦理基础、利益平衡的伦理目标等基本理念。防止损害是刑法干预的正当性原则,这意味着只有从双方性的伦理基点和失衡性的反伦理特性两个层面,才能对非法占有的伦理认知运用于刑法讨论之中。关系双方的确立、原占有状态和占有移转是非法占有的基本构造,相对方以其单方强制造成原占有人的净利益受损是非法占有的刑法界定。取用之争、原占有状态的认定、利益平衡的考量、双方的主体确定、交付意思五个方面展现了非法占有在刑法适用中的解释功能,这就要求非法占有在刑法中的有效运用中,急要调整刑种结构,理顺双方化的刑法逻辑,树立谦抑的刑法观念。  相似文献   
116.
道德认知的默会维度——基于认知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德认知的研究中,对认知结构、道德判断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存在不同见解,需要一种新的认识进路来诠释。采用默会知识论的一些观点来分析道德认知,可以发现,默会认识的结构与道德认知结构都从格式塔学派的观点发展而来,在发展方向上也都强调认识者主动的整合能力和结构的动态平衡。道德认知的结构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与默会知识论中知道怎样(knowhow)和知道那个事实(knowthat)之间的关系表述在方式上基本一致,并强调道德判断的产生须借助于道德主体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在具体特定条件下完成。因此,道德认知具备人类认识的默会维度,道德认知的发展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体在道德认知结构中的身体在位。道德认知的默会维度支持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方法,强调通过生活实践来促进道德认知结构的发展,从而最终促进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7.
语言中存在大量具有丰富文化语义的词汇,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这些词汇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造成了文化缺省现象,原因在于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对词汇的文化语义有巨大的影响。物质世界选择了语言符号的形式及其基本外延,社交世界整合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心理世界决定了词语的概念框架、认知过程和解读过程。因此,只有在这三个世界中对词汇进行分析和对比,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语义,进而消除文化缺省现象,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8.
世界自组织演化中的相对稳定性和重复循环运演使事物变异具有必然性和可把握性,因而使世界可归纳,使人形成归纳信念、欲求和归纳能力,以致人必然且必须进行归纳。这是世界客观的格向人的观念世界的格的映射过程,且在本质上一定会达于两种格的吻合。  相似文献   
119.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与行为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要根据隐喻的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手段,以取得文化传真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0.
二语习得理论起步较晚,二语词汇习得逐渐成为二语理论的核心。认知视域下的英语二语的词汇习得研究取得初步成果,而汉语二语的词汇习得研究却缺乏认知视阈的关照。认知理论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汉语本体的研究日趋完善,必将促进认知视阈下的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必将丰赡汉语作为二语的词汇习得理论,促进汉语的国际推广和汉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