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4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614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134篇
人口学   56篇
丛书文集   1681篇
理论方法论   312篇
综合类   6154篇
社会学   564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705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754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788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cold的语义理解过程为例,分析指出,词汇的语义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熟练地运用心理语言学相关知识掌握这一过程,对英语词汇习得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观察了类推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结论是,类推在范畴原型认知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语言中存在大量具有丰富文化语义的词汇,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这些词汇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造成了文化缺省现象,原因在于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对词汇的文化语义有巨大的影响。物质世界选择了语言符号的形式及其基本外延,社交世界整合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心理世界决定了词语的概念框架、认知过程和解读过程。因此,只有在这三个世界中对词汇进行分析和对比,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语义,进而消除文化缺省现象,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94.
当代隐喻学跨学科多元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的历史不论中西都源远流长,当代隐喻学更是呈现出跨学科多元研究的特点,将隐喻与认知、真理、概念、主体、欲望、文化等根本问题联系起来。本文旨在揭示多学科同时出现隐喻热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它们的学理根源、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研究的基本内容、观点和趋向。  相似文献   
995.
蹲井、跑井、护井、恋井是铁人王进喜人生轨迹的四个逻辑点。本文紧紧抓住铁人王进喜的人生轨迹的基本线索,比较透彻地论述铁人王进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96.
Glucksberg、Haught等认知心理学研究者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质量假说,即隐喻性表达的“合适度”制约着隐喻理解机制的选择和认知的难易程度.依据该假说,将“合适度”分为三个维度,即喻体为明显的隐喻性指称,具极高的合适度;喻体为双重指称,具较高的合适度;喻体为明显的本意指称,具较低的合适度,并进一步验证了该假说在汉语隐喻理解中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可通过在喻体前增加合适的形容词和兼顾本喻体搭配的策略来创造高合适度的隐喻.  相似文献   
997.
“有界”与“无界”是语言学概念中的哲学意义上的二律背反,是认知主体对其在时间、空间、性状和心理上的投射。通过分析梳理可以解释语言符号形式或多或少地映射事物本身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主体的认知方式,并且与数量词起制约作用有关的一系列句法现象。但对于两者概念的确立与区分,必须适应一定的“认知域”和对其作主观上的“识解”。在“有界”和“无界”范围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准有界,,的认知体,一有界”认知体是认知原型,具有容易学习、记忆、使用等完形特征。“无界”的认知体因为可以被看作为属于另一认知结构,因此可成为新的认知原型。  相似文献   
998.
隐喻作为思维的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尤为常见,一些词义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并最终构成这一词的意义范畴。本文以现代汉语方位后缀中的"边、面、头"为例,分析它们从实词义虚化为词缀的过程中,认知隐喻所起的层级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李春梅 《天府新论》2013,(4):97-100
公众参与认知、态度与行为是公众参与最为重要的三个变量,然而三者的关系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和整体的考虑。以成都市城镇居民为样本,通过1359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公众参与认知对公众参与态度有显著影响作用,公众参与态度对公众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作用,而公众参与态度在公众参与认知和公众参与行为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舟皮>"人性最深刻的需要,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从心理动因上看,"赏识"是一种心理认知,是一种可以萌生尊重感与认可度的感情基础.从教育学角度讲,每一名学生都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可培育体.教育的真正成功,就在于让被教育者"真正成为他自己";而要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教育者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存在的潜能,唤醒其原本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