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22.
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变化趋势和影响趋势变化的关键因素,对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在2002—2019年间的六轮数据,分析了我国65—105岁老年人认知障碍患病率的变化趋势,重点探索了教育水平提高对认知障碍趋势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后,我国老年人认知障碍患病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认知障碍标准化患病率从2002年的14.3%下降到2017—2019年的10.2%,下降了28.7%;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这一下降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下降62%的原因,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提示,通过早期教育和认知刺激产生的"认知储备"可能是痴呆和认知障碍一级预防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加强儿童教育,尤其是加强欠发达地区儿童和残疾儿童教育,将有助于降低我国未来痴呆和认知障碍的负担. 相似文献
23.
本文旨在考察现代社会与日本人的自我。所谓自我,是指对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关系的一种认知,自我的概念包括人际关系或社会地位等自我的扩张范围。本文根据笔者最近几年来接触的心理咨询事例与调查,论述现代自我的异常心理。 相似文献
24.
罗琦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79-83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无障碍设计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发展与延伸,它着力于开发能够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在人们认识产品的过程中,难免与设计师的意图产生偏差,造成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依来源可分解为使用者、外部环境、产品本身,从产品设计的角度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减弱或消除那些引起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认知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成为我们提升产品价值、进入无障碍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26.
27.
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我们发现老年人认知障碍已逐渐成为一个公共卫生政策议题。如何提高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检出率,保证认知障碍老人长期照护的持续有效是中国认知障碍老人照护支持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根据我国国情构建以政府政策统筹为主,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多主体共同参与、实现无缝衔接的照护支持网络是应对这一风险的主要政策选择。这需转变人们对于老年认知障碍的观念,提供充足的精神卫生人力资源保障,并主动将老年认知功能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中,来提高老年认知障碍的检出率。在照护方面,应建设专业的照护人才队伍,提高照护的专业性,并完善支付保障,同时政府、家庭、机构和社区组织的照护服务要建立分工合理、合作高效的应对机制,来共同应对我国认知障碍老人照护支持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28.
29.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部进行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一年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研究数据是在2005年至2010年间收集的,包括最初的核磁共振扫描结果及一年之后的复查情况。研究涉及203名 相似文献
30.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比例的升高,认知障碍可能会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收入、教育、职业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独立因素,并可通过行为与生活方式、慢性病、社会与休闲活动等与晚年的认知功能形成联系。文章基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概念框架,在理论层面上从社会经济、社会政策宏观环境与制度、社会经济因素、关键环节与中介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角度探寻其对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为促进老年人群认知功能提供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