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552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1003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52.
柯尔施问题从表面上来说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但更为深刻和更为广阔地说,却是聚焦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国内对柯尔施问题的研究偏重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问题,争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而对此的解答又分为以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为代表和以拉吕埃勒的统一理论为代表的两条思路。拉吕埃勒从非哲学出发,对柯尔施问题做出了独特的回答,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既包含哲学的维度,又包含科学的维度。而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和科学维度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不存在哲学第一性或者科学第一性的问题,二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和平共处,恰恰证明马克思既是一个哲学家又是一个科学家,从而使马克思的理论朝向元一或者实在不断开放,可以有新的要素或环节不断补充进去,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源。从拉吕埃勒的这种非哲学解答入手,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于柯尔施问题的讨论恰恰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等级制和理论的封闭。  相似文献   
53.
杨宁 《江汉论坛》2022,(7):60-66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往往被学界归结为受西方美学思想及学科体系影响的结果。这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却忽略了中国美学思想层面的转型诉求。事实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应包含学科和思想两个层面: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体系是在引进西方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思想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线索。以往学界较为关注学科层面的“引进移植”问题,而忽视了思想层面的“继承转型”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美学研究过于局限于学科框架内,忽略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基础。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本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规模探索人性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戴震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通过对个体情感欲望和认知能力的肯定,建构了以“人”为核心的本体论,提升个体的主体地位,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保尔.费耶阿本德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西方其他科学哲学家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被称为“当代科学哲学中最大的异端”。他属于历史学派,反对科学沙文主义、经验主义、证伪主义、理性主义等,并提出了“无政府主义认识论”、“韧性原理”和“增殖原理”等科学发展模式理论,他认为他的任务乃是宣告科学哲学的终结,成为科学哲学的送葬人。  相似文献   
55.
心物主客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由此而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任何一种哲学对之都无法超越。对心物主客关系问题的各种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与之相关的二元论、多元论等不同哲学流派,它们都可以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它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但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否定这种超越势必导致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重点批判唯心主义,但都没有停留于一般唯物主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其认识论方面。它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回答,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反对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56.
李国庆 《唐都学刊》2000,16(1):17-21
认识论问题是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回顾了认识论的发展简况,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和述评了心理学中几种主要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57.
解蔽与成圣:荀子认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兴 《河北学刊》2004,24(5):190-194
荀子明确将自然对象排斥于人的认识领域之外 ,而把认识对象规定为三位一体的“五经”、礼义和道。荀子的认识方法 ,一是通过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心灵 ,以静观的方式来认识对象 ;二是认识主体以“行”即践履的方式来把握对象。荀子的认识目标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知性层面的“解蔽” ;其二是德性层面的“成圣”。从上述认识对象、认识方法、认识目标的具体规定来看 ,荀子的认识论是一种“社会道德认识论” ,而不是所谓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后期发生的全球性政治变革浪潮催生了民主化研究。研究者围绕民主转型的特点和阶段、民主转型的条件、转型之后民主制度的选择、民主如何得到巩固以及如何促进民主的国际化等问题展开研究。西方民主化研究在看待后发展国家的政治转型时,往往将早期民主国家作为范型,以西方民主国家的体制和成功经验为标准来衡量转型国家,将政治转型等同于民主转型,将西方自由主义民主作为民主化的目标,主张民主化不需要前提条件而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认为民主化就是政治精英设计和推动的结果。这种意识形态化的研究,损害了研究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对此,我们有必要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9.
采用盐酸溶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摩擦材料中的铁,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加标回收率为96%~101.5%,相对标准偏差为1.4%。  相似文献   
60.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