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554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1010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实证主义科学观坚持认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与自然界之间的纯逻辑对话,并赋予了科学知识"客观性"、"真理性"等特征。而布鲁尔提出的包括因果性、无偏颇性、对称性和自反性在内的强纲领的四个信条则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纯认知领域的产物,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对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强纲领理论并不反科学,其本质是倡导用"科学"的精神审视科学本身,引领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微观研究范式,并为STS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942.
李怀涛 《理论界》2008,(7):85-87
施密特立足于经济学的解读真正接近了马克思思想发生的真实历史语境,正确地阐述了认识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追求本真马克思的典范。但是由于其经济哲学方法论缺失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纬度,从而不能真正理解社会历史本质规律和矛盾的内在发展,导致对马克思认识论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解发生偏颇,尤其体现在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认识上动摇在旧唯物主义本体论和主体统摄客体的主观主义之间。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著作中关涉认识论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得失根源于其经济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943.
"明"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一个凸显认识论意旨的概念,特别是在原始道家哲学中, "明"更是一个富有意味的概念.道家所说的"明"超乎一般的认识论的意义,既 非感性之"明",也非知性之"明",而是指向"道"自身的显现、显明. "明"也就是生 存的澄明,道家的认识论与本体论是合而为一的.道家所说的"明"既"明"且"暗",这 也应和着"玄冥"的"道体".  相似文献   
944.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高清海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解,开始了改革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尝试,实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这一转向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学院化、学术化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于认识论问题的超越性和永恒性,即使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实践论和生存论转向之后,认识论转向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45.
在这组概念中,"浙学"最早出现,但最迟为当代人所认知。"浙学"概念的嬗变,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宋代浙学,二是明代浙学。今日的"浙学",应理解为广义的浙江地区的学术文化,或浙江特色的学术传统。清以后,才开始出现以"浙东"为地域核心的学术术语。最早以"浙东"为地域核心的术语是"浙东学派"。接着是"浙东史学"与"浙东学术",均是18世纪的章学诚首先使用的。"学派"就是"学脉",强调的是学术发展的一脉相传性,而不是现代门户意义上的派别。必须从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二分角度,讨论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学派诸问题。它应是一个认知意义上的谱系建构问题,建构是记忆的重新组合,组合的标准与方式,是由建构者当下的语境与目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46.
自3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确证方面不断深入,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方面的真理也愈辩愈明。因此,结合中国社会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新的实际与21世纪初叶这一新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探讨、更加全面而准确地把握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身发展而言,还是对实际生活中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信念来说,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47.
韩巍 《管理学报》2011,8(12):1772-1781
首先基于《管理学报》"管理学在中国"专栏7年来的相关文章,梳理了管理学者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直面中国实践—多元化方法论—改善学术评价机制"诸方面的共识,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尝试从研究的"时间维度"、"情境维度"、"分析维度"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研究认识论框架,以期对中国管理学术转向"直面实践—解决中国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48.
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和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价值论在 2 0世纪末实践标准的讨论中诞生。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多元价值及其冲突是价值论研究经久不衰的深广社会背景。 2 0多年来 ,我国学者对价值论的研究重点 ,形成了由评价论到价值论 (基本原理 )、再到评价论、再到价值观念论的轨迹。价值论研究促进了哲学本体论的价值论转向和哲学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  相似文献   
949.
老子与史怀泽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自然观、认识论与实践观上,他们的生态伦理思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特质:老子偏重于法自然之道与无为之行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而史怀泽则较注重发挥人在敬畏与保存生命的完整性中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50.
部门哲学是对科学哲学、历史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法哲学等哲学理论的统称,它是根据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反思特定社会实践领域而形成的哲学理论,是对构成世界的某个部分的一种整体性把握。作为特定世界或特定实践领域的哲学观,部门哲学具有超验的特征,体现着一般哲学理论的普遍特质,但它又是一般哲学理论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