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8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篇 |
民族学 | 22篇 |
人才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219篇 |
理论方法论 | 29篇 |
综合类 | 502篇 |
社会学 | 34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了凡四训》是袁黄教导儿子袁天启的四篇家训,包含了明理向善、改过迁善、积善累德和谦德之效四个方面的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为当代家庭道德建设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原则,挖掘和借鉴《了凡四训》中所包含的家庭伦理道德的精华,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理念,有利于增强当前家风家规建设的意识,有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2.
朝鲜朝后期宰相文人蔡济恭的汉诗作品“意象”纳用具有儒、释、道思想融合的意象,构成了作品的“意境”美.从“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三方面来详细解读蔡济恭作品,体味其“意象”的情感表达以及其汉诗创作所独有的“雄伟杰出,大家手笔”之魅力,可以有效表现其汉诗作品思想内容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3.
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是一篇先秦小说,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意义重大,经整理者释读,基本可以通读,但是,篇中诸如“洀”“(瘭)”“(撩)”“楚”“(謇)”“疾”等字,整理者的释读恐怕均于义未安,造成相关文句文义不够通顺,影响对这篇小说的解读,需要做出新的释读.另外,个别断句仍需推敲.“将(撩)楚于飤亓祭”句,整理者断句为:“将(榛)楚,于飤亓祭.”这样断句无法讲通,应该考虑断句为:“将(禚),楚(速)于飤亓祭.” 相似文献
134.
刘金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4):108-110
综合英语课是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本文旨在探讨外语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课堂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方法 ,将合作理念贯彻到教学环节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充当课堂教学的监控者、指导者等角色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5.
刘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76-80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史学)转向,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136.
古代训诂学家早就注意到同义连言词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文章试图运用现代词汇语义学的有关理论,初步考察其内部构型特征为:组成同义连言词的两个语素在组合发生之前只在某一个义位或相对应的几个义位上具有同义关系,当这两个有N项相同义位的语素组合成同义连言词时就有产生N项意义的可能;增字释词偶然组合而成的同义连言词会强化其相同的义位;组成同义连言词的两个语素在组合后由于语义渗透而产生临时的或历时的新义位。这一探求对古注误释的辨识、古注训诂方法等故训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7.
金小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5):100-102
通过对反训的经典例词"臭"的分析,我们认为:如果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词,那么一个词不可能同时具有正反两个义位,对词义的解释不能随文释义,同时,词义的发展也不可能从义位"A"引申发展为其反义义位"-A","臭"不是一个反训词。 相似文献
138.
王玉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本文从语言史的角度论述了反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反训的产生部分参考各家学说,论述了上古反训产生的五种类型:因动作涉及双方、因词义引申、因上下位概念、因语法作用及其它原因等。反训的发展部分论述了中古时期由于受词义类推作用的影响,还继续产生新的反训。反训的消亡部分论述了从中古开始,人们对语言严密准确的要求,以及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促使反训逐步走向分化和消亡,方式有五:从语音上分化反训,从字形和语音上共同分化反训,构成复音词分化反训,反训的一个义项自然消亡和两个义项都自然消亡等。其中消亡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9.
李甦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2):7-12
儒教、佛教、道教(或神道教)是东亚社会的三大基本宗教。在东亚社会的传播和演变进程中,这三大宗教既有冲突,又有融合。伴随着冲突—融合、融合—冲突的旋律,东亚三教最终走向和合。和合构成了东亚三教的基本内容和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40.
黄丹丹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南宋王质是宋代《诗经》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诗总闻》是他历时30年而编撰的学术专著。在当时的语境和个人因素背景下,他以半生的心血潜心阐释《诗经》而撰成《诗总闻》一书的动因有三:一是感于时政,以《诗》训世;二是仕途失意,寄寓悲愤之情;三是不满他人训释,自立新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