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215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498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国家启动"1+X"证书制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我校电子信息专业针对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引入德国仪器和系统电子技术工职业标准,以立德树人为一条主线,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教育和EGS职业标准两个要求,构建本土化特色的分层、分阶段"育训合一"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教学内容、教师团队、教学场所、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考核六个方面的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2.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以开放、分享、快乐的体验式培训作为其特色,是对正统教育的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素质拓展教育,建立高校素质拓展自训团队是当前高校创新教育的全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73.
儒教、佛教、道教(或神道教)是东亚社会的三大基本宗教。在东亚社会的传播和演变进程中,这三大宗教既有冲突,又有融合。伴随着冲突—融合、融合—冲突的旋律,东亚三教最终走向和合。和合构成了东亚三教的基本内容和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语言史的角度论述了反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反训的产生部分参考各家学说,论述了上古反训产生的五种类型:因动作涉及双方、因词义引申、因上下位概念、因语法作用及其它原因等。反训的发展部分论述了中古时期由于受词义类推作用的影响,还继续产生新的反训。反训的消亡部分论述了从中古开始,人们对语言严密准确的要求,以及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促使反训逐步走向分化和消亡,方式有五:从语音上分化反训,从字形和语音上共同分化反训,构成复音词分化反训,反训的一个义项自然消亡和两个义项都自然消亡等。其中消亡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5.
儒、道、释三家囿于各自的哲学基础 ,在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上 ,立足点各有偏重 :儒家推崇理知 ,把音乐看作一种完善道德规范的途径 ,一种获得灵魂内省的把握 ,一种对社会大众教化的工具。而道家更强调音乐的自然特性 ,将音乐的本质虚无化 ,认为音乐实际乃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相辅相成的内觉视象的特殊形态。作为在长期发展中被中华传统文化逐步融合渗透的外来宗教文化的佛教 ,它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可以说是虚无中不失世俗的功利、空泛中蕴含精神的诱导 ,体现着一种追求神圣与肯定世俗的矛盾 ,最终不得不沉沦为一种宣教辅教的方式。  相似文献   
76.
深邃、悠远、繁复的儒、道、释合力构筑的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周作人“纯文学”观复杂、深厚的文化渊源。而且,正是以之为基础而形成的这一脉非主流文论的涌现,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形成了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富有张力的全景画卷。虽然我们无法支离、抽取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任何单一的成分,但是儒与道、释在周作人“纯文学”观不同层面所发生的影响成为显在的事实。具体体现在:周作人“纯文学”观中“载道”和“言志”的并蓄拓延着儒家折中调和的思维方式;求乐与求美的统一内蕴着道家的生命情调;苦涩与平和的融会体现着释家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77.
宋代居士文化已经构成为宋代佛教文化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主要论述了居士主流成分的变化以及发展态势的演变使得宋代居士文化具备新的特点,如居士文化的雅化,士大夫居士推动儒、释融合的进程,促成宋代心性思想逐渐成熟以及成长为护法的主导力量等,并由此探讨宋代士大夫居士皈依佛教的自性追求的内在原因。宋型文化的确立,居士文化在其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标明宋代居士文化在宋型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员工内训是一项战略使命,对这项工作必须满怀热情,但热情不等于赶时髦,更不等于附庸风雅,切不可拾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以免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79.
汉字及其音和义在三千年前就传到了韩半岛,特别是朝鲜王朝时期,世宗大王及学者深入研究汉语音韵,从而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文字——训民正音。中韩语言的比较研究及中韩音韵关系的研究对语言学的理论发展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0.
和歌是日本区别于汉诗的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是日本的本土文学形式,也是日本的国粹。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辑录了长歌、短歌、旋头歌、佛足石体歌等形式,但只有短歌成为后来和歌的惟一形式。和歌特有的修辞方法“枕词”、“卦辞”、“折句”等在短歌中都有保留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