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3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438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759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1.
网络传媒对司法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体而言,网络传媒对现代司法有积极的影响,它使司法宣传的受众范围更广;使司法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使司法议题的设置领域更广;使司法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多;使司法公正的推动力度更强;使司法部门与民众的互动更加频繁。同时,网络对司法也有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对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司法效率和司法独立的削弱上。  相似文献   
62.
现代社会的根本性特征是社会分化,社会分化导致文化分化,文化分化导致文学分化以及文学价值取向的分化。在民主、平等的现代性条件下,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多元共处、互补具有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框架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新闻报道的议题关注模式,考察了《南方都市报》在2009-2010年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报道.研究发现,气候变化议题已经进入大众化媒体视野,并具有议题关注周期,但是气候变化议题的报道方式和信源都过于单一,主题内容也过多强调国际政治博弈.新闻框架主要表现为“道德评估”框架和“处理方式”框架,而气候变化议题的“定义问题”框架和“归因理论”框架未能建立,反映出对气候变化科学本质的报道明显缺失.  相似文献   
64.
居住分异与社会距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一个新建社区的形成过程和居住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国内"居住分异"的社会分化现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居住分异以后,群体分化程度被强化了,它使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扩大、疏离感增强。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团结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干预,任由房地产市场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居住分异与社会距离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5.
蔡翥 《学术探索》2005,(1):57-62
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微观层次上,选择关系资源为分析路径,同时结合宏观层面的制度性动力分析,拟以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来探析农村社区阶层分化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当代中国农村,特别是以安徽为典型形态的中部地区农村农民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探讨转型期关系资源与农民阶层分化的关联,并将就实地调查中所获农民阶层分化的具体情况,探析"关系"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向关系资源转变的过程,分析关系资源在农民阶层分化中扮演的角色,对这一微观层面的社会事实做出解释,并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相关社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多重博弈下的阶层分化与弱势阶层的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多重博弈关系。在中国地方层面特定的经济-政治制度空间下,这一多重博弈导致了只有让部分弱势群体牺牲,才能实现整体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的格局。而弱势群体的特殊牺牲则可能反过来使整体利益和强势阶层利益受损,而能够摆脱这一悖论的是制度层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67.
领域分化后的道德寓所——兼论公共行政的道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康之 《文史哲》2006,3(5):153-159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现在正处于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在农业社会,社会的一体性决定了它的制度是“权制”的,它的治理模式是“权治”的,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会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工业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化的过程,特别是领域的分化,把道德主要限制在日常生活领域之中。私人领域也要求道德的支持,但是,自利的追求往往把道德置于客观结果的位置上。至于公共领域,则是一个非道德的领域。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领域的融合,从而为普适性道德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也为在道德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制度和德治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时期形成的新兴知识分子经历了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分化.这种分化有利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9.
居住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大规模扩展,城市居住空间的结构分异已然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杭州市商品住宅面积、类型和价格分异的讨论,勾勒出目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透过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探究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动力机制,以便提供一些居住融合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70.
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家经常会以性别及性别刻板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性与性别的研究在不断增多,并发展出了四种主要的研究取向:(1)将性别作为被试变量;(2)考察男性化、女性化和双性化的个体差异;(3)性别图式理论;(4)将性别看做一个社会范畴来进行研究。以这四种研究取向为线索来组织内容,可获得对性、性别以及人格领域有关问题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