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8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李何之争"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论争的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李、何是否遵循"法式;"其遵循"法式"所用的方法以及最终所达到的文学目的;二者对自己以及对方文学风格的看法。"李何之争"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当然也不免会暴露出自己的矛盾和缺陷。  相似文献   
322.
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拓宽了中国知识界的研究领域,使其跳出了文化决定论的怪圈;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现代化是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心为中国和世界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积极贡献,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但这场论争仍未能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展开,没有超出知识分子的狭隘范围,缺乏足够的广泛性和实践基础,未看到实现现代化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323.
在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语境下,人们总在道德焦虑中面临深刻的道德困惑。“委屈奖”是道德宽容还是道德妥协,“次道德”是道德还是不道德,“见义巧为”是道德应然还是道德功利?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论争、解读与再思考中进行。只有增强道德自信,提高道德自觉,才能走向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324.
人大"个案监督"的现状及主要论争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察我国现行人大“个案监督”制度的现状,剖析学界关于“个案监督”的正反两方面的主要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25.
90年代 ,美国社会卷入了一场方兴未艾的多元文化论争。双方在文化观、非洲中心论、双语教育、配额制的政策与实践、政治正确等问题上的立场截然对立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美国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主流文化以及教育理念的地位和评价。这场论争反映了美国深远的忧患传统 ,揭示了当今美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326.
如果事情果真如德里达所说,伽达默尔"求理解的善良意志"不过是一种同一性预设和虚构,而人们对之却又无法逃遁,那么,在如今这个多元错置的时代,理解到底何以可能?文章以德里达与伽达默尔的巴黎论争为导引,重新勾勒了传统的阐释模式与解构式的阐释模式的多重对立与复杂纠结,以德里达后期的"时代错置"思想为参照,对这个问题重新作了论证.这一论证无论对于中国阐释学的重建,还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都有着相当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27.
论新诗"传统"的自我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群  谢向红 《学术研究》2006,1(1):130-133
新世纪之初关于新诗传统的论争既是百年新诗发展中不断引发争议的核心议题,也与20世纪90年代诗歌面临的生存境遇密切相关,这个问题的探索价值与诗学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本文通过辨析传统,回答新诗有无传统及客观论述新诗得失的方式来拓展视野,在透过现象抵达本质的过程中让新诗传统得以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328.
就“皇民文学”研究这一课题,对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学界的研究方法、研究心理及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并由此提出关于这一文学现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求达到学术上的相互理解和通融,促进三地的文学互动和文学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9.
2004年圣诞节之际,一场特大自然灾害降临,印度洋突然发生海啸,造成至少十万人伤亡的一场大悲剧。亚洲这几年似乎是多事之地,SARS刚过,就来了禽流感,而禽流感过后又来了海啸。表面上看,是大自然与人类作对,人类是受害者。  相似文献   
330.
1928年前后的"革命文学"论争实质上是一场因时代观、世界观、文学理论观的不同而引发的文艺观念之争。在论争的主要方面,即时代与文学、文学与革命、文学的社会作用与审美作用之间,论争的参与者表现出了程度不同的向度———单向的极化特征与双向选择时的"左"倾性、宽容性与前瞻性。造成向度歧异乃是受当时的文艺、政治思潮影响,论争各方看文学的角度不同,从而造成对文学本质属性理解的不同。归根结底,他们的分歧是个人的社会实践与文学实践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