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8篇
丛书文集   375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739篇
社会学   1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学术界通常的观点认为,唐代官场存在着较为浓厚的重京官轻外职的风气,是造成官员不愿担任刺史等地方官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并无不妥,但不全面.笔者认为,官员是否愿意外任刺史,与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之优劣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圣经》、《论语》的知识论,以建立在认知和价值观基础上的解释模式,从原初存在的出发,将道德作为知识论的价值核心,将知识的"真"联系价值上的"善",最终使知识化为信念。《圣经》、《论语》以不同的价值判断体系揭示了人的知性存在,主张在对"道"的人生体悟和经验中,将求知修身融于人有限的生命,最终将人的物质生命提升至精神世界,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3.
<正>复礼门位于颜庙第二进院归仁门之西,与东侧形制相同之克己门相对,取名《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句,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门建于五层石阶之上,单檐歇山式,阔三间,深二间,灰瓦盖顶,檐下彩绘斗拱,前后有八根朱漆木质明柱擎檐,门上悬红地金纹花边竖匾,上书"复礼门"。  相似文献   
64.
"内圣外王"的流行提法并不符合《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孔子在《论语》中的君子是内外合一、知行合一、有智仁勇三达德的;仁人则是要有巨大社会造福与利民的功利的成就;圣人则要博施济众、安天下的普世的功利成就的。新儒家"内圣外王"中的"圣"与功利剥离开来,和孔子在《论语》中的"圣"是很不相同的。孔子从功利到实践到言语的评价人的价值标准的顺序,和新儒家"内圣外王"的从德行到实践到功利的价值标准的顺序是完全相反的。  相似文献   
65.
张栻原本继承胡宏之学,但在与朱子交往的过程中,其思想特别是工夫论发生了多次变化。学界一般将其工夫论分为早晚两期,但考察其晚年更订的《孟子说》的部分内容以及《论语解》,会发现南轩在去世前还有一次较为隐秘的转变。因此其工夫论实际上应该分为三期:早期继承胡宏之学,主张“先察识后涵养”;中期为“存养体察,固当并进”而“存养是本”;晚期则为“主敬”的抬升与“察识”的隐没。  相似文献   
66.
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它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经典从传入西方开始,便在世界范围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所有译介中国经典的人物当中,理雅各是最具影响力的。其严谨的译介作风及至今日仍被业界所推崇,其《论语》译本至今仍被公认为标准译本,而其成功的经验及其译本的不足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7.
《论语·先进》第二章记述孔子困于陈蔡之事,但此章“德行”以下部分是否应该与之前部分为同一章,至今并无定论.郑玄《论语注》与皇侃《论语义疏》就存有不同观点,后朱熹认为是一章,刘宝楠、程树德、杨伯峻却认为是两章,即从“德行”开始,当另为一章.后一观点虽得到学界广泛认同,但与《论语》成书情况不符.笔者立足于《论语》成书过程,通过考察全书中孔子对弟子的称呼方式,判断章中材料有不同来源,认为《论语》一书虽成于众手,但体例谨严,一章之内主题、时地、人物集中,非随意杂凑.故《陈蔡章》当为一章.  相似文献   
68.
翻译是发生在一定语境中的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元关系间的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以语言的顺应性理论为切入点,分析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中名词的翻译特征,论证文化语境顺应对典籍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威妥玛的<论语>英译本迄今少有人提及.文章从<论语>的英译及其研究、威妥玛的生平简介及翻译目的、威妥玛译本的情况介绍及其简评等几个方面对威妥玛的<论语>英译作简要介评.  相似文献   
70.
孔子对《诗经》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整理《诗经》,从而使《雅》、《颂》各归其类;第二,以《诗》为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诗教理论,这对于其后两千余年的诗歌教育、诗歌研究、诗歌创作等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对《诗经》内容的评论,形成了“思无邪”和“温柔敦厚”说,它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揭示了文学具有倾向性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多样性与主导性的关系;第四,对《诗经》音乐的评论,体现了孔子倡导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揭示了文学具有审美性质和特征的基本原理;第五,对《诗经》社会功效的评论,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这深刻地揭示了《诗经》的本质特征,也揭示了文学具有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的基本原理;开创了文学的“功用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及其创作理论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六,倡导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总之,《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诗经》的评论,既揭示了文学理论中许多基本原理,也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探讨孔子在《诗经》研究方面的贡献,对于研究中国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