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8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327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55篇
人才学   82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3416篇
理论方法论   509篇
综合类   5820篇
社会学   294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罪数论与竞合论的体系话语与分类方法不同,我国当前没有必要推翻罪数论并全盘引入竞合论。否则可能出现知识对接的难题和司法适用的困惑:现有的牵连犯形态在竞合论中缺乏体系地位安置;有权解释和竞合论原理冲突;支撑竞合论的行为个数理论判断标准不明确,国内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基础。因此,罪数论更加适合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习惯的现实。同时,我国的罪数论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重视想象竞合犯的明示机能;承认吸收犯是包括的一罪,将伴随犯、不可罚的事前事后行为,及法条竞合犯中的吸收关系归入吸收犯的范围;在法条竞合犯中,消解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承认特别关系和交叉关系,限缩单纯的一罪,扩张包括的一罪。  相似文献   
92.
《南都学坛》2018,(2):49-57
文学形式是诗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文学形式问题的认知关系着一种诗学形态对文学本质、发展规律等重要问题的判断。五四新文化运动诞生的契机正是胡适等人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格律诗学在语言和文体方面对文学发展之束缚,从而提出了革新中国文学的必要性。受其影响,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诗学亦在汲取和整合中西诗学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从"内形式"和"外形式"两个方面来重新建设新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93.
《尚书》中本无复仇话题,苏轼《书传》率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复仇、中兴之志。靖康之难后,这一新说受到士大夫的普遍关注。南宋高宗朝主张对金复仇的士大夫,如张九成、陈鹏飞等,均袭用苏轼新说,借批评穆王、平王指责高宗推动和议、放弃复仇;而赞成和议或经历过高宗朝末期对金宣战以及孝宗朝初期符离之败、隆兴和议的士人,如范浚、林之奇等,他们以维护《尚书》的“轨范”特质为由批评苏轼新说。相较其它经典,直接指向君主,且与中兴话题密切相关,是南宋初年《尚书》学中复仇论的特点。而士人对《书传》的继承或批评,也反映出苏轼之学在南宋前期受到极大的关注,并未沉寂。  相似文献   
94.
《公孙龙子》的诞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包含了与当今相似的语义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区别了指认对象与指认结果不同,客观事物被指认后内化为精神意识范畴的内容,语义存在于人的内部世界。其次,认识到了人的感觉器官是外部世界内化为语义的重要途径,并有了初步的语言分类雏形。最后,围绕"物""实""位""名"四者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公孙龙语义学体系,对先秦时期语义研究乃至语义学整体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梳理,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对教学论中一对典型的矛盾——“知识”与“经验”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审视与思考。在理论层面上笔者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简要分析了此对矛盾对教学论理论研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并在实践层面初步分析解读了教学论实践领域中存在的两种偏颇现象——将特定种类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挂钩、中小学教学的过度“学前化”、“大学化”,进而借助此对矛盾在理论与实践的作用表现,通过梳理分析、演绎推理的方法上升提炼出了教学论的本质问题:“既定”与“未定”,以期许为教学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者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96.
97.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高度的契合性,该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现了灌输启发统一论、接受与态度改变论和素质素养要素论的要求。线上教学重在对“五观”“是什么”的灌输,线下教学重在对“五观”“为什么”的启发以及对“五观”情感的培育。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使学生改变错误的态度,确立正确态度,接受“五观”并内化与其相应的意识,为提升运用“五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8.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始终是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历史主题,是东方道路优越性得以显示的关键。从《论十大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党围绕这一主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探索,其间经过了重大的曲折。党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使我党对现实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有了清醒的认识,制定了正确路线,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找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9.
偶然防卫是行为人在没有防卫意思的情况下,实施了侵害他人的行为,偶然碰巧地防卫了自己或第三人法益的情形。对于偶然防卫之法律性质,中外学界从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论争中,形成了有罪说、正当行为说、具体分析说等代表性观点。然而,对偶然防卫还应结合犯罪判断的逻辑过程和错误论角度予以分析。虽然犯罪的判断存在阶层或者先后的逻辑顺序,但不能因此否定犯罪认定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从最终结果看,偶然防卫的侵害结果被防卫效果抵消而导致不存在结果无价值,应否定行为的犯罪性;从错误论的角度看,偶然防卫属于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其原则上阻却故意,但因为其被防卫效果抵消的侵害行为完全不具有结果无价值,应当作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100.
资本主义趋向问题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核心问题之一。从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围绕“两个必然”论断进行政治经济学论证,到20世纪由资本主义“适应论”和“变质论”引发的一系列论争,再到21世纪资本主义危机频现推动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复苏,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对资本主义结构体系的分析不断深入,对资本主义未来走向的认识也愈加清晰。对这一问题研究总体经历了由预判资本主义消亡结局向全方位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体系的转变过程,贯穿这一思想史发展过程的主题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导逻辑的批判,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衰落趋势和资本积累极限存在的客观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长期共存竞争的格局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