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5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管理学   1940篇
劳动科学   640篇
民族学   535篇
人才学   676篇
人口学   154篇
丛书文集   4642篇
理论方法论   1048篇
综合类   9259篇
社会学   2441篇
统计学   40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848篇
  2014年   2013篇
  2013年   1175篇
  2012年   1405篇
  2011年   1703篇
  2010年   1704篇
  2009年   1546篇
  2008年   1882篇
  2007年   1315篇
  2006年   1081篇
  2005年   947篇
  2004年   777篇
  2003年   789篇
  2002年   723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玛格丽特·米德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她的作品曾轰动一时,《萨摩亚人的成年》是她的代表作。作为文化心理学派的开创者,米德的研究方法受到各方关注并形成热议,其中不乏最著名的米德-弗里曼之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国际国内学者也对她和她的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人机工程学(工效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研究内容、发展及现状,讨论了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并着重讨论了人的操作可靠性,探讨了按人为差错进行可靠性分析与可靠性估计的人为差错和可靠性分析逻辑推演法(HERALD法)及系统能力方法(SC方法)。 本文的结论可供系统管理工作者及设计工作者,特别是可靠性管理及可靠性设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间岛朝鲜人的国籍问题,在“日韩合并”后日益突出。日本公然宣称间岛朝鲜人皆为“日本臣民”,企图破坏《间岛协约》体制,并将其领事裁判权扩大到东北全境。为了获得土地所有权和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凌虐,间岛朝鲜人加入中国国籍的愿望日益强烈;中国政府亦将间岛朝鲜人的归化入籍视为阻止日本侵略的有效手段,相继出台“国籍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朝鲜人入籍由严加排斥和限制逐渐转为积极海纳和鼓励,借以扼止日本势力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04.
《贵州统计》2009,(3):91-91
记者近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了解到,当下颇受一些年轻人“推崇”的信用卡套现行为将被纳人刑事打击范围,央行正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研究起草《关于信用卡套现及其他信用卡犯罪适用问题的司法解释》,意在打击非法信用卡中介、遏制银行卡套现行为。  相似文献   
105.
论程、朱天理、人欲之辨的合理内核及其价值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朱的观念体系中,人的一切正常合理的生理欲求因符合天理而得到肯定,超过正常合理之度的欲求即为人欲,亦即私欲,必须加以摈除。因此,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对立实质是公与私、正与邪的对立,就形而上的层面言之,“存天理、灭人欲”是一个包含合理内核的命题。然而,在实践层面,程、朱将名教纲常等伦理要求视为天理的真实内容和永恒表现形式,从而使这一极富合理性的命题变成吃人、泯灭人性的工具。从道德到非道德、合理到不合理的这一价值嬗变,并非程、朱个人历史和思维的局限性使然,而是整个儒家理论体系固有缺陷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在20世纪的中国哲学界,“辩证法”的论说占有突出地位。特别是后半世纪,几乎所有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都知道辩证法,也会从辩证法来论说问题。然而,中国人所学所说的辩证法,却是从俄国传过来的。斯大林及其以后哲学家们的观点,对中国哲学界影响很大。并不是说这些俄国人对辩证法的论说都是错误的,但其在一些基本点上,却与他们所号称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甚至与列宁自1913年以后在辩证法上的理解相去甚远。这里,最为突出的,就是对辩证法主体的规定。斯大林及其以后的哲学家们将之确定在自然界,从而否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7.
道德与人的存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道德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总是逻辑地面临着"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后者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伦理学问题,惟有从人的存在这一本体论的角度入手,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作为人存在的方式及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本体论规定,道德同时也为存在所以可能及回归具体、真实的存在提供了担保,正是在这里,道德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8.
略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的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马克思那里,作为实体的"自然"主要包括自在的自然、感性的自然和人化自然,其中对感性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强调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特质,因此,马克思主要是把"自然"放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我们这里主要从价值的角度研究马克思关于自然与人之间通过实践活动、科学活动和审美活动而表现出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作者依据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精神,论述了玉溪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改革为动力,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积极促进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0.
在实践中丰富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俞吾金 《学术界》2001,(5):11-16
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是他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理论界历来重视研究马克思的这一理念,但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个人全面发展"的提法转换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本文强调,这两种提法是有重要差异的,马克思说的"个人全面发展"是有严格的理论含义的.本文分析了这种"转换"的成因,同时也肯定了我国理论界在研究这一问题上所做出的贡献.此外,本文也指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两个维度--道德维度和历史维度,以往的研究普遍地拘执于道德维度,从而遮蔽了马克思对"普遍异化"的历史意义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