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21篇 |
免费 | 340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40篇 |
劳动科学 | 640篇 |
民族学 | 535篇 |
人才学 | 676篇 |
人口学 | 154篇 |
丛书文集 | 4642篇 |
理论方法论 | 1048篇 |
综合类 | 9261篇 |
社会学 | 2443篇 |
统计学 | 4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250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354篇 |
2020年 | 356篇 |
2019年 | 280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197篇 |
2016年 | 321篇 |
2015年 | 848篇 |
2014年 | 2013篇 |
2013年 | 1175篇 |
2012年 | 1405篇 |
2011年 | 1703篇 |
2010年 | 1704篇 |
2009年 | 1546篇 |
2008年 | 1882篇 |
2007年 | 1315篇 |
2006年 | 1081篇 |
2005年 | 947篇 |
2004年 | 777篇 |
2003年 | 789篇 |
2002年 | 723篇 |
2001年 | 488篇 |
2000年 | 356篇 |
1999年 | 232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焦浩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38-143
"大教授""重大嫌疑人"等结构中,有义素从中心语的词义、语素义中析出并参与定中关系的建构,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义素析出".义素的析出是以语法组合为前提的,语法与语义关系不一致是激发义素析出的根本原因,析出义素是定语与中心语组合的语义基础.实际上,"大"修饰的是"教授"的析出义素[+学术成就],"大教授"指学术成就很大的...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57.
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但是,社会关系一旦被建立起来并被固定化、制度化,就会规范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58.
海外印度人的普遍成功不仅使海外印度人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而且也对印度的崛起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政治和外交上,海外印度人能促进印度与其所在国的关系;在经济上,海外印度人能拉动印度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海外印度人是印度文化的有力宣传者和传播者;在形象塑造上,海外印度人吃苦耐劳和勤奋拼搏的精神有助于树立印度良好的国际形象。由于海外印度人对印度的崛起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印度政府逐渐改变了以往对海外印度人的冷淡态度,转而对其采取了一种比较友好的政策。 相似文献
59.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六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0.
陈胜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12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式宣告了在地域上异于欧洲的现代性存在,中国式现代性不仅体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意识的复调式兴起,还体现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大地上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自觉,更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崭新现代性筹划。中国式现代性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在三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担保:辩证守护启蒙价值观,把人的解放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坚守资本奴役逻辑批判的主体向度,把正确引导资本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筹划,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作为前提引领建构现实共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