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5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603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252篇
人才学   15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001篇
理论方法论   622篇
综合类   9383篇
社会学   814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931篇
  2011年   1007篇
  2010年   1035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1119篇
  2007年   927篇
  2006年   832篇
  2005年   694篇
  2004年   611篇
  2003年   540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72.
文章围绕“不美”这一新的审美范畴命题,探讨了“不美”发生的事实依据、时代根源、本质特征以及在审美心理和文艺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从基础理论方面触及了当代审美潮流的新特征和新趋向。  相似文献   
73.
郭嵩焘的晚年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望 《学术研究》2003,(8):111-116
作为支持洋务运动最早的一批人士之一,郭嵩焘一直思索着中国的根本出路。晚年的他看到洋务运动的开展,并没有使中国有多少起色,开始严厉指责洋务运动的弊端。他提出富强之本应是“人心风俗、纪纲法度”,企图从人心入手,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郭嵩焘是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者,他赞美西方,绝非想把中国变成西方,而是着眼于中国的内部弊端。在他看来,西方的制度所包含着的实质精神(如求实、便民等)与中国的圣人之教有相通之处。他通过对西方社会的赞美和对中国现状的抨击,力图重建秦汉以来失落几千年的真正的儒家圣人之治。  相似文献   
74.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清真词的艺术特征 ,认为周邦彦善于把握景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刻划人性人情的独特性 ,善于使用多种离合手法  相似文献   
75.
论当前媒体散文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散文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传播方式不断变化的产物,它具有大众化、都市化、休闲性、时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6.
情感教育是各学科的共同任务 ,而它在体育课中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课教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培养良好的心境、高尚的道德感、崇高的美感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7.
本文试图勾勒出先秦至唐代山水自然美观念变化的历史流程与美学指向,并在此背景上澄清山水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者认为,中国艺术中对自然的认识,从先秦历晋宋再到唐代,经过了正、反、合三个阶段。作者侧重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指出从晋宋到唐代山水自然美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满足自然景物的外在形式,到探究山水的内在意蕴与意趣;由物我并峙.转变为物我交融,情景合一;就美感认识层次而言,由属耳流目,极视听之娱,上升为怡神悦志,通过礼赞自然,获得对宇宙人生的审美顿悟。  相似文献   
78.
辛弃疾的词、黄庭坚的诗,都以善于用典而著称。但辛词与黄诗用典则又有不同:辛词用常典,沿用原意,用典自然,而黄诗用典冷僻,以故为新,“宁不工而不肯不典”。作者时代、经历、文学主张和作品体裁等多方面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运河文化属带状型地域文化,其特质属商业文化。认定此点的依据有三:一是运河贯通带动商贸发展,增加官府税收;二是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三是打破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孕育资本主义的萌芽,推动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考察运河文化的兴衰,留给我们的启示很多:从其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关系看,二者并非绝对排斥,可以融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简单地对尚有很强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农业文明一概排斥,应以商改农,抓住机遇,扩大交流;从其与城市建设角度说,应延续历史文脉,注意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既遵循规律又要考虑超越式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从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既需外力,更需内力;二是应以旅游带动商贸;三是抓南水北调机遇,未雨绸缪,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0.
宋词联章现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词联章体共有普通联章、鼓子词、转踏、大曲、法曲等五种,普通联章又有同调次韵、同调异韵、同题异调等类型。联章词突破了篇幅、字数的限制,为扩充容量、丰富内涵、施展艺术技巧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宋代联章词直接继承了唐五代联章词的创作经验,又在宋代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