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6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略论明清吴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江苏吴江沈氏世家,在晚明至清初这百余年间,先后有女作家二十余人.这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在这二十几位女作家中,既有诗人、词人,也有散曲家、戏剧家,其人其作,表表一时.研究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的发展史,对沈氏世家之女作家理应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72.
正才华横溢奇女子。二八龄①,涌新词。多情妩媚,婉约韵清丽。宋代词坛独一帜。压须眉,臻极致。靖康之变②飘异地。徽钦俘,中原泣。一叶孤舟,飘摇不失志。烟雨人生情真挚。易安体③,千古一④。注释:①出身官宦世家的李清照,有着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在十五六岁的花季时代就已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深远的政治见识。②靖康之变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  相似文献   
73.
晚清民国时期,词境由域内向域外延伸成为词史发展的重要现象,而东洋词境堪称其中意蕴丰富且极具价值的方面。此期中国赴日词人或出使,或留学,或旅居,目的不同,身份亦殊,导致他们的创作意图与创作心态以及由此生成的东洋词境格外复杂。东洋词境的“身外之境”集中于对东洋山川、民俗与新生事物的描摹,而“身内之境”则普遍隐含着“异国—祖国”的情感结构。由于中日关系的变动、群体选择的歧异、词学宗尚的异趋,“异国—祖国”的情感内涵与呈现存在着变化与差别。东洋词境是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词人异域创造的结晶,是词人创作进境与转境的重要表现,是对中国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74.
同光体词人群体的形成得益于亲缘、地缘、学缘、业缘、宦缘等五种缘分的交织,清遗民群体寓居沪上组织诗词唱和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效益。该群体呈现出活跃时间跨度大、成员众多、身份复杂且词学活动社团化、刊物化的特征。词学主张由早期推崇梦窗彊邨、工于词艺转变为崇尚苏辛、以词纪史,创作上由独自哀吟转为家国之叹。同光体词人群体是一个由清遗民及中华民国高校教授为主体、松散的业余性词人群体,并未形成特定的词学流派。  相似文献   
75.
妓女作词,在明代蔚为大观,特别是在晚明成为一大亮丽风景。晚明自由开放的风气、名妓的教育及词这种文体的特点,加上妓女自身的特性与社会平衡的需求等等,都是晚明妓女词人得以大量产生并形成一个较为引人注目的群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
徽商江春、江昉兄弟扶助下的康山草堂词人,基本上继承了厉鹗"清幽冷寂"的艺术风格.在乾隆中叶的文坛上,将"浙派"之词发扬光大,是"浙西词派"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7.
清代宗室词人奕绘喜欢阅读道教典籍、游览道观、与全真道士交往听其讲经论道,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诗词创作都深受全真教的影响。其"太素"之号、"天游阁"之室,正室去世后不再另娶,不重名利而喜好优游,重视精气神,追求清静之境,崇尚素朴之美等,都与全真教密切相关。奕绘信奉全真教与清代崇道之风有关,也与清朝贵族崇尚汉族传统文化、追求闲散人生有关,更与奕绘身体多病而希望通过修炼祛病强身、修心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8.
曹明升 《晋阳学刊》2006,(6):104-108
清人着眼于周邦彦与柳永均有雅俗二维复合的特质,均通音律、工长调以及在笔法、结构上存在承继关系而将这两位在宋代地位甚为悬殊的词人组合起来进行比较论述。这种合论实质上是清人借二者的某些共同特质来表达自己的词学思想,如对周、柳雅俗风格前后不同的评价反映出的正是清人雅俗观念的变化轨迹。比较合论的批评方法虽能展现周、柳二人的完整风格,但也把词人的非主导风格过于放大,从而影响词人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79.
宋代帝王大都推崇佛教,因此士大夫文人也习佛成风;而佛教(主要是南禅宗)的世俗化转向及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更为宋代士大夫文人在佛禅义理的沉潜中获得精神的超越大开了方便之门。佛教对宋代文学的影响至深至广,特别是在诗歌和散文领域。相对而言,宋词受佛教的影响较小,但词是有宋"一代文学"的标志性"产品",虽然"词为艳科",专主情致,侑酒佐欢、遣兴娱宾是其主要功能,然而填词既然是当时士大夫文人文学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就不免渗透着他们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也就不难从中看到或感受到词人与佛禅的不解因缘。  相似文献   
80.
王寀(1078-1118)是北宋后期知名一时的词人,《宋史》本传记其事甚为简略,生卒年既存异说,生平行实亦多不详。今勾稽史乘、方志、宗谱等史料,考实其生卒年,并考述其生平行事,知其崇宁二年(1103)进士及第,任秘书省著作左郎,后历知汝州、陕州、襄州,政和八年(1118)为林灵素所陷诛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