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3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429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133篇
人才学   89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383篇
理论方法论   371篇
综合类   6434篇
社会学   568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715篇
  2008年   1035篇
  2007年   767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汉语中不同词性词有不同常模特征规律。名词的具体性、意象性、语义透明度最高,但笔画数最少;动词的词频最高、习得年龄最晚,但感官经验度最低;形容词的熟悉性、主观词频和情感经验度最高,但具体性最低。同时,具体性、意象性和感官经验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只存在于名词和形容词中。13个常模特征可以归为频率、语义、视觉复杂性和词义数四个公共因子,但各因子所主要代表的变量情况在不同词性词之间有相似,亦有不同。另外,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相似性高于它们分别与名词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习得年龄、情感经验度、意象性和主观词义数最能把名词与另外两种词性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3.
194.
195.
贺铸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其词作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诗化"特征,这与词调选用密切相关.贺铸选取的词调不仅直接为其词作大量化用前人诗句提供了前提,且从常用词调方面也渗透出对诗歌技巧的借鉴.此外,其独树一帜的另拟新调名行为,也呈现出向诗歌形式的复归.从流行趋势考察词调,发现贺铸词诗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贺铸词调的选用情况与诗化特征的关系,以期进一步了解贺铸词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96.
南宋初期文化格局的重组与变化,对南渡词人群的地域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南渡词人群的分布呈现出地域多元化格局和新的不平衡性。这种分布不仅促进新的词学格局之形成,并使南渡词学染上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7.
从宴游、娱乐的角度看,因欢度佳节而产生的节序词,本应是欢乐的协奏曲,但到了命运多舛的苏轼笔下,便产生了多种情感意蕴:或抒发良朋佳会之欢,或描摹伉俪绸缪之乐,或表现手足离散之苦,或抒发壮志难酬之懑.或感叹人生如梦之幻。  相似文献   
198.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舌尖热,"舌尖体"语言更加规范,而且更灵活运用超常搭配手法和多种语体风格杂揉,体现了一种语言的美感。本文研究"舌尖体"的超常搭配和语体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9.
象似性的发展为诗歌的可译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象似性认为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中,在诗歌语言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以李清照诗词翻译为例,运用象似性的一些典型原则探讨象似性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认为象似性凸显形式在诗词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达到"形美"和"意美"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00.
洋务新政三十年埋头发展壮大自己的思路并不错,然问题在于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未将发展后的路径向知识精英说明白,或许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中国经济发展之后要怎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究竟要达成一个怎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