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2篇 |
免费 | 154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7篇 |
劳动科学 | 10篇 |
民族学 | 90篇 |
人才学 | 53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442篇 |
理论方法论 | 212篇 |
综合类 | 4421篇 |
社会学 | 305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88篇 |
2014年 | 360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81篇 |
2011年 | 408篇 |
2010年 | 399篇 |
2009年 | 474篇 |
2008年 | 452篇 |
2007年 | 414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325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211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苏静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52-54
苏轼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拓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咏物词的创作中。苏轼的咏物词在继承传统之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开创了咏物词的新局面,不仅丰富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白朴词集《天籁集》有金陵怀古词11首,其艺术风格以沉郁俊逸见长,突出表现为:底蕴深厚而含蓄蕴藉,情真意切而寄托高远,以及审美视感和抒情空间的广阔。它既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代表了同类题材词作在元一代的成就 相似文献
24.
25.
文章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2009-2014年收录的有关藏汉双语教育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共词聚类和多元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BICOMB软件和SPSS 19.0进行内容挖掘和统计分析,以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描述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近6年来我国藏汉双语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藏汉双语教育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6.
清代词集序跋中的诗词体性之异论,主要体现在六个维面:一是偏于从艺术体制与内在质性角度予以辨分;二是偏于从创作主体素质要求角度予以辨分;三是偏于从创作旨向与艺术功能角度予以辨分;四是偏于从结构笔法与技巧运用角度予以辨分;五是偏于从声调运用与音律表现角度予以辨分;六是偏于从面貌呈现与审美风格角度予以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与相互融通,从不同视点上展开、充实与深化了传统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把握词之体性提供了宽阔而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27.
文化差异与语义词项空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文化之间共性与差异并存。差异主要体现为独特性和真空性。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多为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真空所在。“词项空缺”作为文化“真空”的产物直接反映民族文化“空白”,分布在文化的各个领域。随着各民族之间接触和交往日益增多,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趋同和融合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学习、借鉴他民族文化,研究“词项空缺”,对丰富本民族文化,更为全面地认识主、客观世界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张颖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6):122-126
儿童读物的翻译必须要考虑儿童独特的心理认知水平和阅读期待。本文以英文儿童读物《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的两个汉译本为例,探讨了英文儿童读物的汉译中,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期找到儿童读物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最恰当的平衡点,提供更愉悦的译文阅读体验,获得更广泛的文本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9.
阮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5):1-4
女词人吴藻的一生由饮酒读<骚>到避世逃禅,心迹之演变在古代女性文化人中颇具典型性.本文由梅花意象与净土意识之渊源入手,通过对吴藻前、中、后期梅花词所流露出的禅意之淡浓浅深的对比,探寻吴藻心态变化之轨迹、情感流走之脉息,并通过内在心理动因和外在文化环境诸因素分析词人避世逃禅心迹之所以借梅花意象作表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颜祥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1)
《词源》提出一系列逻辑范畴和美学概念 ,深入具体地研究了词之创作与欣赏的诸多问题 ,使词之探讨进入到崭新的境界。因此 ,《词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为后世词话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 ,《词源》过分沉湎于纯美学、纯艺术的理论思考 ,对词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