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8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33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58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593篇
理论方法论   223篇
综合类   4781篇
社会学   306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罗素的确定摹状词理论不仅是分析哲学的研究典范,更在一百多年的国际哲学研究上有重要的影响力。国内哲学界对它虽有众多讨论,但无论从技术性的细节、理论的涉及面或对当代元哲学讨论的启发性来说,都失之过简。据此,仔细说明罗素在1905—1910年时所提出的摹状词理论,特别是在《数学原理》中所发展出的技术性细节,有助于厘清该理论所试图解答的多个困惑与试图驳斥的两个理论,亦可进一步从当代元哲学的角度说明该理论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现代英语宾语从句标记词是从古英语中的指示代词语法化而来的。that的语法化过程体现为功能变化、语素句法变化以及语音变化的统一体。that的语法化受到关联句发展为复合句这一趋势的推动。that的语法化机制为重新分析。that的语化理据为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心理组块效应以及信息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33.
苏轼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拓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咏物词的创作中。苏轼的咏物词在继承传统之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开创了咏物词的新局面,不仅丰富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李清照词的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生动形象、富于乐感。  相似文献   
35.
宋代节序词既向世人展示了五彩纷呈的节日欢乐场面,同时人生的孤独与哀愁也使其蒙着一层阴暗的悲戚愁绪.宋人节序词的突出特点是明快与阴暗两种悖反的意境同时存在.这种两反意境的共同存在既是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所致,也与节日特有的时空局限以及当时特定的社会现实有关.  相似文献   
36.
苏轼贬居黄州时所创作的贬谪词中,对自我流贬情景的描述和贬谪心绪的抒写呈现出对自我人生悲剧的淡化和对流贬逆境的顺适与超然.以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把意象分为描绘性意象、拟情性意象、预示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来探讨意象在苏词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作用.  相似文献   
37.
原魁社 《社科纵横》2010,25(7):130-131
诚信与其他道德规则是相互关联的,但各种道德规范在不同境况下又是能区分出轻重缓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恪守诚信时要做到既坚持原则,又能变通.但为了假仁假义而违背诚信规则是不可原谅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不诚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38.
霍建波  黄镇 《社科纵横》2010,25(8):98-100
本文选取苏轼具有代表性的隐逸词来分析其隐逸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苏轼隐逸思想和宋代隐逸文化做了分析。文章阐述了苏轼"以儒治世、以佛静心、以道修身"的思想特点,说明宋代隐逸文化已经内化为人的心理需求,宋代文人更看重人内心的解脱与超越,这是对前代隐逸思想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39.
40.
长久以来,史学界对于维经斯基首次来华的研究资料比较匮乏,而作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往中国的第一位代表,维经斯基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增强共产国际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是在中国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