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0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74篇
理论方法论   175篇
综合类   4059篇
社会学   24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孙雪霄 《齐鲁学刊》2013,(1):128-131
辛弃疾是宋代成就最高的人,其作不仅抒写了雄浑壮阔的内容,而且具有这一文体幽深精微的美质。文人和英雄的双重身份,使辛弃疾的情感格外深沉复杂,发而为,就使其作盘郁顿挫,具有特别动人的力量;与此相应,在意象上"摧刚为柔"和大小意象的对比,在结构上"以文为"、"引气入",在用典上丰赡贴切等艺术特点,也使其作具有一种独特的曲折含蕴美。  相似文献   
992.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类新兴起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和交流方式,其最大特点是便捷性和原创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微博潮不断涌现,许多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微博迅速传播。搞好微博热点事件和微博潮英译对于网络文化建设和社会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南宋科的恢复和改革不仅造就了又一个骈文繁荣时期的到来,而且对南宋骈文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促使南宋骈文朝着格律更加严格、注重技巧形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从核心的角度讨论《后汉书》中的"你"的早期形式,并比较"汝、尔、若、子、卿"在使用频率、句法功能和谦敬功能上的异同,可以看出其中的演变:"汝"字占较大优势,且这一时期新生的"卿"字使用得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995.
汉语拼音字母读音的西化倾向有悖于法规,有违于情理。汉语拼音字母读音要么坚持民族性,要么顺应国际化。既要看到全球一体化的需要,更要尊重和保留民族特征之精髓。  相似文献   
996.
钟嗣成和贾仲明为元代曲家所写的[凌波仙]吊,从根本上肯定了元代曲家这个创作群体的功业所在,纠正世俗对他们的偏见,肯定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也是"不朽之盛事"。在慨叹他们的命运时,钟氏往往以传统的达兼标准来评判这些反悖传统的作家,陷入了一种悖论之中,而贾仲明则表现出与钟嗣成迥然有别的思想倾向与取舍标准,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与处世态度。在吟咏曲家习性、生活态度时,两人也表现出差异。关于戏曲关目,他们重"奇"而不惟"奇";语言方面,崇华丽而不废朴实;对戏曲声韵和社会效果都异常重视;还对元杂剧的繁荣原因作了精辟的述说。另外,贾仲明的吊还对作家之间的交往多有涉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清真声调之谨严,为诸家之冠.而四声中尤重去声之运用.或用作领字以发调,或以平去互相对照而收跌蘯之妙.或用于拗句中,以应音律之需要.并意锤炼去声之字眼,以营造警动之境.后人守之如金科玉律.此文旨在考察清真运用去声之规律.  相似文献   
998.
从“限购”到“降速”,从“诚信”到“跑路”,从价格猛跌的“失蒜”,到遭遇“空军”围剿的中国概念股……一个个形象而又新鲜的名背后,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大事小情  相似文献   
999.
古典学传统中的"风格",主要指向人创作风貌的静态描述和笼统概括,并以诗教传统中的"雅正"之风为尚。晚近以来,随着西方风格学知识的传入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普遍运用,"风格"也逐渐成为学核心话语。胡适和胡云翼将学"境界"说导向"风格"论,引领新的学批评潮流。此后,龙榆生的风流变论,对于派乃至的时代风格演变过程的研究,使现代学风格论渐趋成熟。詹安泰立足于文学本位,以修辞学的视域划分体风格的多样形态,丰富了学风格论体系的内涵。"风格"一学批评中的流衍,足可视为学发展史的缩影,是观照学现代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爨文丛刻》是彝文文献集,保留了不少古老的语言特点.编纂者的注音释义,又有许多口语的特色.考察《爨文丛刻》,依据书面语,结合现代彝语,可以更好地观察义发展的层次性.以《爨文丛刻》中与"脚"有关的语为例来看彝语的音义发展,可直观地观察彝语中"脚"义的发展层次及语音分布.《爨文丛刻》中(tc)hi33、thu55、khu21、(cl)33、(t)hu33、d(z)i33都有"脚"义.这六者相互之间有语音同源的对应关系,皆来自于原始藏缅语表示身体部位的.《爨文丛刻》中,"脚"义在语义能产性上也呈现出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