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学界广泛流行的李达曾与人合译波卡洛夫等著《世界史教程》的说法不过是一种讹传.波卡洛夫等著的《世界史教程》曾有两个中译本即方天白等人的译本和许仑音等人的译本,虽然它们都非全译本,但它们都曾受到中国思想界的高度重视.如果像人们讹传的那样李达曾与人完整地翻译过这部著作,它不可能在中国思想界没有产生任何反响.上述讹传的源头是笔耕堂书店出版物所附的“笔耕堂书店书目”.尽管笔耕堂书店的出版物曾反复登载过关于李达与人合译波卡洛夫等著《世界史教程》的出版预告,甚至多次声称该书已在“印刷中”,但李达实际上并没有实施翻译该书的计划.关于李达曾翻译过波卡洛夫等著《世界史教程》的讹传,现在该更正过来了.  相似文献   
22.
从中国近代翻译出版史的角度,对伍光建译著影响进行介绍、分析与比较,揭示了伍译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节译、突出原著精华、以“信”统摄“达”“雅”、尽力顾及读者接受能力等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评价伍译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引起的回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回族民间兴起了以阿訇和经师为主体的回族民间知识精英的伊斯兰文化译著活动,这场译著活动是回族民族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面临生存困境的一种文化反省,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的"自知之明",也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民众进行的"深层文化启蒙",译著活动对回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回族民众新文化精神的培育必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邬国义 《学术月刊》2012,(8):128-147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士最初简单的介绍,至国人的初步反应,进而至日本教科书大规模的引入,报刊传媒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读者层面与社会影响的扩大,其人其事愈来愈广为人知,从而成为传媒中的一种公共知识。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接受及其逐渐扩展的途径与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样貌。它既反映出其在中国早期的反响,也为此后的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这对于研究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5.
杨舒眉 《兰州学刊》2008,(6):112-113,4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中国传统史学在其观念和内容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传统史学中经世致用思潮的再度崛起,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兴起,外国史著编译掀起热潮等三个方面。上述三个方面为传统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最终构成了近代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26.
本义从选题、组织翻译、编辑加工等方面探讨了译著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27.
明清之际回族穆斯林学者在其汉文伊斯兰译著中阐发了丰富的宗教学思想,其主要内容有三类,即宗教构成、宗教宗旨和、宗教辩异。该文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这种宗教学体系的产生是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并适应社会观实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了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改变,随着各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拓展与深化,密切了彼此间往来,对语言的翻译工作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文章立足俄语文学译著视角,阐述俄语翻译技巧以及译境相符于意境的翻译思路,最后对优秀俄语文学译著艺术加工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9.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中国传统史学在其观念和内容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传统史学中经世致用思潮的再度崛起、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兴起、外国史著编译掀起热潮等三个方面。上述三个方面为传统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最终构成了近代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30.
马广德 《回族研究》2015,(1):98-102
一、中国清真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清真寺与伊斯兰教可以说是影与形的关系,用形影不离来说明这一关系可谓再恰当不过了。这种关系反映在学术研究上,就是有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就有对清真寺的研究,反之亦然。可见清真寺的研究是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对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的研究,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到了明清才有所好转。汉文译著的出现,掀起了伊斯兰教研究的高潮。但对于清真寺的研究,还没发现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开始大规模、真正意义上的清真寺研究,是在民国时期,这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清真寺的调查上。当时,北平《月华》报社发起调查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