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正由宁夏社会科学院金贵助理研究员著的《异而同同而异——王岱舆对儒学的一种理解》一书,2013年11月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的汉文译著活动的代表人王岱舆为研究对象,从其所涉及的微观的命题、概念、范畴和思维方式出发,从批判、认同和借用三个方面探讨了王岱舆与儒学的关系,以及蕴含在其中的文  相似文献   
52.
近代早期即出现了一批译述西学科技著作的中国学者,他们所译述的西著不仅对近代"新学"的学科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以后的中西文化交融发生着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54.
继明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之后,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伊斯兰教作了新的阐释和译介,出版了一批新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文章认为,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的这种文化自觉不仅表现在解决教内的问题及伊斯兰教的发展问题,而且需要应对来自中国社会、其他宗教的误解和挑战,同时希望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介绍了曾朴的译著及版本,指出曾朴不愧是近代译介法国文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6.
明末清初是回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回族社会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 ,他们成为建设回族精神文化的主力军。他们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博通诸教 ,游学各地 ,求师访友。他们关注社会现实、针砭时弊 ,冷静而深刻地反思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积极地应答外界对伊斯兰教的不知与误解。这一时期的学术倾向 ,不但塑造了这些学者的精神风貌 ,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汉文的译著  相似文献   
57.
盖双 《回族研究》2007,(2):141-144
近些年来,郑和研究几成显学。在当前国内外大环境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从来没有提升到今天这样的高度。加之适逢纪念郑和出使600周年,相关的论文、专著、译著和普及读物,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涌现于中国读者面前。然而,如此之多的相关文字中,似乎很少见以专文形式论及阿拉伯古籍对这一人类航海史上重大事件的史料记载。我们知道,古代阿拉伯学者酷爱著书立说,尤喜鸿篇巨制,热衷于将自己目睹耳闻的有意义和有意思之事巨细靡遗地记录下来以传后世,那么他们对郑和船队那样大的场面和那样大的动静有无文字记载呢?他们写了没有,写了什么,写了多少———…  相似文献   
58.
在域外传入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苏非典籍的影响下,诸多明清之际的汉文伊斯兰译著都阐述了以“数一”、“大命”等汉语化造物论命题为核心的造化流行学说。通过文本的对比,此类概念学说及其来源可得到比较确切的文献还原;以新柏拉图主义“流溢”理论为模式的伊本·阿拉比学派的学说是其思想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9.
对于《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这样一部专业性的、已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的经典著作,溢美之词已成多余。基于整个地球的时空背景,以景观规划设计学为核心,具有代表性的学科专业理论、方法、作品、实例及其评述已尽在其中。然而,鉴于专业概念、术语因时间的演进和空间的分布所产生的变化与差异,加之英语与中文两种语言之间的转译,对于中文译著,译者仍有必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0.
黎明 《理论界》2005,(1):208-209
2004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安徽财经大学曹天生教授主编,张琨、何英玉、王滢波等人翻译的《19世纪中叶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以下简称《论著》)一书。该书50万字,大32开本。作为中华书局“世界汉学论丛”丛书中之一种,该译著有其丰富的学术价值,该译著从搜集资料、翻译到出版,历时8年。该书的编译,始于曹天生教授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的研究。马克思之所以提到王茂荫,依据的是当时德国学者译自俄国学者的材料。而俄国学者的译文材料则是从当时的清朝政府搜集到后翻译的。为了查到俄译原文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