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7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9篇 |
人才学 | 6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752篇 |
理论方法论 | 98篇 |
综合类 | 1450篇 |
社会学 | 50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86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90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61.
回眸近百年来的新诗,如果让我以十分计的话,大概可以以六分成就,四分遗憾回答.自然,不同的评判者,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着眼点,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完全求同,实无可能,也无必要.还应看到,在新世纪之初考察刚刚过去的上一世纪的事,准确性往往因时间距离太近而受影响.莎士比亚、杜甫都是在他们逝世多年后才获得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2.
五四新文学运动,接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之一,即结束了印象或感悟式的批评方法,而以西方关于思潮和流派的眼光,观察与透视古典与现代诗歌发展现象.思潮流派的分析性思维,进入诗歌和整个文学研究界域,结果是:新诗纷繁复杂的现象,得以梳理廓清.人们的接受视野,开辟出新的天地.作为对象的诗人群体和脉系里,一些艺术因素被突现的同时,另外一些艺术因素被淡漠或隐蔽了.不同民族差异很大的诗歌现象,在相似与对应的呼唤中,传达方法与思维运行的深层联系的寻找,使得这种理论借鉴和移植,显示出现代性的品格与新鲜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3.
164.
那种认为中国的土壤无法生长出现代主义文学,即便生长了也只能走向伪现代主义的观点,是悖离历史主义批评原则的估衡误差,是文学观念错位铸成的意识迷津.无论怎么说,中国新文学尤其诗歌中存在一股不小的现代主义潮流,是难以否认的客观态势.在70余年的历史跋涉中,它以不绝如缕的顽韧姿态左冲右突,留下了一条清晰的运动轨迹--20年代的象征诗派、30年代的现代诗派、40年代的九叶诗派、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诗、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朦胧诗派、80年代中期后的后朦胧诗派,构成了现代诗潮中意义特殊的一脉. 相似文献
165.
不言而喻,现代都市是伴随现代文明一起发展的.由于中国曾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并且这种社会形态培养了与其相适应的文学情趣,所以鲁迅说:我们有馆阁诗人,山林诗人,花月诗人……;没有都会诗人.当新文学运动勃兴之时,虽然中国社会已经转型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并且真正具有现代都市形态特征的城市也已经出现:但是,现代城市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弱势,而且大部分新诗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这一事实,使他们在观念、视角、知识、经验和文学情趣等方面,都没有做好接受都市文化的足够准备.这就形成了如文学评论家李长之所说的那种情状:现代文学大部分是写实的,写实中又大半是写农村的,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已开其端. 相似文献
166.
魏晋以降,随着文学的自觉,经学与文学分野。然而,文章渊源于五经,仍然是时代普遍的文学观念。因此,经学诗性思维的审美特质也影响了魏晋诗学理论及其诗歌创作的话语方式。依经取义的内容表达,讽颂美刺的功能表达,引类譬喻的艺术表达,是魏晋诗学最基本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直接渊源于《诗》学,然又汲取了《易》学的象意说,融合了汉代《楚辞》学。这说明魏晋的思想解放与文学自觉都是相对的,而接受传统、整合提升则是主流。过去的思想史、文学史似乎都把魏晋的思想解放、文学自觉强调过了头,反而部分地遮蔽了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67.
168.
世界文学在西方的实践表明,它实际上排除了现代时期以前的写作文本以及英语之外的写作文本。思考世界文学时,秉持一种道德的以及理论理想化的包容性世界文学观念是必要的。这样的世界文学观念将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世界的文学包括在内。如何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文学包括在世界文学中,可以考虑如下三种富有成效的方法。其一,以印度、中国、日本为中心或其他非西方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文学;其二,通过东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来看待世界文学;其三,在东方学习西方、西方学习东方的过程中来看待审美循环的结合点。这种世界文学观念将不仅更加准确地反映世界的组成,并且还将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