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7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69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61篇
理论方法论   272篇
综合类   3873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91.
从神性诗和人性诗的变奏看,中国诗歌多以人性诗为基调,而神性诗则多付诸阙如.正是从这个角度说,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文学对于神性的抒写,以立足于他在视域的吟唱,表现生命理想的他在境界,便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了独特的价值.<离骚>的神性诗特征和他在性维度主要体现在命名的神圣、神人求合的艰难、向死而生的超越和诗人对于神性缺席的政治庸俗化时代的反省、批判乃至绝望.  相似文献   
892.
刘斌 《晋阳学刊》2011,(2):138-139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汉文化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以匾研史,可当佐证;以匾研诗,可得诗眼;以匾学书,可行笔髓。"同时匾额和社会文化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如装饰房屋、咏景抒情、旌表贺颂、登科入仕、店铺开张等都离不开匾额。  相似文献   
893.
<诗经>小雅中的六篇"笙诗",自汉代以来就有"有其义而亡其辞"说、"本无文辞"说以及汉代古文家之伪造说等多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有其义而亡其辞"说,虽是毛诗序之作者的杜撰,但其历经自汉至宋众多学者的反复增益,虽不可全信却也有其合理之处;宋人反复张扬的"本无文辞"说,因为与<诗经>作品命名的一般规律明显不符,其臆断之嫌也是一目了然的;汉代古文家之伪造篇名之说,也因为与<仪礼·乡饮酒礼><燕礼>明确记载了六篇"笙诗"名称的现实不符,所以,也难以取信.因此,"文辞亡逸"说才是真正的可信之说.  相似文献   
894.
本文通过文本阅读求证柳宗元种植诗中"种植时空"的文化喻意.从某种意义上说,种植诗可以成为柳宗元眨谪生涯的文学风标,是书写柳宗元贬谪生活的独特体裁.本文分析了柳宗元永州、柳州种植诗的异同,认为永州诗多为"秘境"探访的个人私思,同时也是柳宗元自我调整、主体价值凸显的一个记载;柳州诗则"公私有间",由"秘境"而至公共空间,抒发了造福惠民的长安理想但仍有哀怨.柳宗元种植诗风格上屈陶兼有,陶隐之淡中屈怨暗结;多以借物自喻、用典巧指等方式运思,独柳州种植诗能够"以谐传之".  相似文献   
895.
论新声诗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声诗是中国工业文明时代的声诗,讨论中国新声诗的"现代性"问题,不能简单照搬以"西方现代性为唯一真实的现代性"的一家之说.因为中国的国情十分特殊复杂,工业文明发展的道路异常艰难曲折,在中国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现代性"呈现出不同的"中国内涵".新声诗的发生、演变几乎同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步伐同步,并映射出中国特有的工业文明道路整体的历史特性,呈现出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特性,在各个不同层面上较全面地体现出现代性的"中国内涵"."现代性"是"新声诗"有别于中国农业文明时代产生的传统"声诗"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896.
<诗广传>是船山<诗经>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展现了船山哲学、政治、伦理、历史及文学等领域的思想观念.但学界普遍比较关注<诗广传>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明末<诗经>文学化倾向背景下的诗情观念,对于<诗广传>所体现的儒家哲学、伦理美学内涵则多有忽略.从诗乐达情、音容之灵、礼乐通神三个方面来考察船山如何创造性地诠释儒家诗、礼、乐思想,可弥补<诗广传>理论诠释的空缺,为理解船山<诗经>学提供某种视角.  相似文献   
897.
汪大白 《江淮论坛》2011,(1):170-174
在诗经学由传统经学向现代诗学的根本转变中,胡适的建设之绩不如他的破坏之功。对二千年经学传统的尖锐批判,对《诗经》神圣地位的彻底颠覆,证明胡适是一位传统诗经学的挑战者和终结者,他的特殊贡献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98.
汉赋用《诗》以词章解读经义,内涵修辞、讽喻、引述、经传四方面,彰显了一代文学之赋的时代特征与用《诗》的文学传统。汉赋用《诗》以文引言,通过直引、论诗、乐歌、取义、取辞诸方法,表现出修辞艺术由言词向文本转化的趋势;汉赋于《诗》兼取三诗,而以《风》、《雅》为主,体现其偏重言情、陈义而略于述德的讽喻功能;汉赋引《诗》由断章取义到取辞见义的转变、对文学意境空间的重构,也使文章的意义得以增强;汉赋用《诗》有着以传解经的意义,内涵赋词与《诗》义的互文性,决定了汉赋对《诗》的摹写特征。汉赋首次以文学文本形式用《诗》,其引诗、解诗、化诗的文学化表现,以及常见的公式套语与举一例百之法,既隐含了赋体中经义与词章的矛盾,又为《诗》进入后世文学创作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9.
《诗经》作为先秦时期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婚恋诗或通过女性对自由婚姻的渴望,或通过如性对传统社会角色的颠覆,或通过女性被弃后的觉醒,明显地映射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900.
在新诗研究史上,新诗和歌谣的关系一直是倍受争议的问题。五四后关于新诗歌谣化的争议,实际上是白话入诗所带来的关于诗标准的争议。诗标准的变动决定着歌谣修辞体式的自觉、歌谣与诗的辨析以及歌谣的文学化。对歌谣的文体身份和诗标准变动之间密切关系的揭示,有助于推进对于新诗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