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7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69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61篇
理论方法论   272篇
综合类   3873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61.
抗战左翼诗人群继承和发展了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诗歌理念,在诗歌大众化形式方面作了深入、广泛的尝试,其中最有成就的是朗诵诗和方言诗的探索,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62.
清代御制诗对蓬瀛的歌咏较多,也承继了对蓬瀛的美好寄托。帝王们将文学作品中想象的海上仙山,移植到京城皇家园林当中又加以书写。当想象变成了现实,成为宫苑和城市的一部分,又重新进入到文学作品中,必然打上审美主体个人深深的烙印。而清代帝王作为这一审美主体的特殊身份与审美情趣,也形成了清代御制诗吟咏蓬瀛的特色。   相似文献   
963.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兴盛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唐诗中关于孙吴之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甘宁、陆逊等人的典故,研究当时之历史,可以以诗证史,开展文史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964.
王爱军 《东西南北》2014,(19):74-75
历史上,蔡文姬以才女著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奈何天妒红颜,一生命途多舛。所幸,她的才华为乱世枭雄曹操所赏识,让“文姬归汉”,为我们演绎了流传千古的文化传奇。  相似文献   
965.
孔子作为春秋以远官方文化的忠实维护者,对春秋时期的诗歌、音乐、舞蹈有着深入的认识,并对后世文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孔子象征诗学观的来源及其象征诗学观的具体表现来论述孔子的象征诗学观。  相似文献   
966.
李白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怀乡诗。随诗人人生际遇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意蕴和内涵.早年的怀乡诗在壮怀激昂中蕴蘖着淡淡乡愁,中年的怀乡诗更多怜子思亲的伦理亲情,晚年的怀乡诗体现了强烈的回归意念。  相似文献   
967.
禅与诗的共通之处是“悟”或“妙悟”。但由于参禅与作诗毕竟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活动 ,因而 ,禅之悟与诗之悟也就不会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悟”的途径 (“如何悟”)不同 ;“悟”的凭借 (要不要文字 )不同 ;“悟”的结果 (“悟到了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968.
余霞 《重庆社会科学》2005,(12):122-125
陆游中年入巴蜀,任夔州通判,后离川经夔,在巴渝地区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或记游抒怀,或凭吊怀古,或写民情风俗,或记梦寄志。由于受巴渝雄伟山川的激发,屈原、杜甫精神和诗风的影响以及壮志难酬的压抑,故虽然处于人生低落时期,仍不忘抗金复国之志,始终跳动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这也正是其中年诗风转变的发韧。  相似文献   
969.
黄洁 《重庆社会科学》2005,(12):49-51,55
本文以余光中《乡愁》为个案,运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分别从语音、语义、语法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诗歌语言的音律特征,“反常化”手法,虚构性、情节性特点,“悖论”语言运用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与隐喻性,力图探析出诗歌语言诗性功能的生成机理。通过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对诗歌文本绝对客观的语言分析是不存在的,语言的诗性功能要站在文化阐释的高度,才能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70.
王国维在《周大武乐章考》一文中提出:1.除了《武》、《酌》、《桓》、《赉》,以外两篇,“自古无说”;2,《昊天有成命》、《般》为《大武》六篇中的两篇;3,《大武》诸诗“语义相承,不独为一诗”,诗的顺序是《昊天有成命》、《武》、《酌》、《桓》、《赉》、《般》。笔者对这些说法,根据史料,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这不仅有关《诗经》诗篇的解释,而且实际涉及到如何认识古代礼乐形成的过程,如何认识礼乐和民间舞乐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制度?如何对待历史文献等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