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0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963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边城》创作于旧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是乡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作品.乡土文学不是沈从文的首创,但以乡土抒情为主题,以浓郁的故乡情结为表现内容的创作手法,却使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急速,时代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境下,乡土抒情的共时性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82.
周志雄教授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是一部研究中国当代作家张洁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学术专著.作者以雄厚的理论修养和独特的研究视野,从真切的阅读体验出发,满怀诗意地去探索作家作品的独创性,体现出强烈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构意识.  相似文献   
283.
“五四”新文学时期,郭沫若和闻一多虽同为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但两人的作品却存在诸多差异,尤其在抒情方式和诗体格式上更是“各唱各调”。对两人诗作的比较研究,可以探索诗人的经历、学识及艺术个性与诗美观念确立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个案分析上可以勾勒出这个时期中国新诗的走向和风貌。  相似文献   
284.
以往的文学史写作都是围绕着抒情传统来写就的,即诗、词、歌、赋才是中国文学的正宗代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一书的出版,打破了这种长期以来的认知模式和写作模式.该书作者认为,中国文学史是由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这两条线索构成的,一部真正的中国文学史必须要把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呈现出来.这种思维模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即意味着对中国文学史认识和评估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学史写作由原来的一个中心变成了两个中心,中国文学史搭建的框架基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85.
朱艳玲 《社科纵横》2013,(1):99-102
诗意的守望、理性的拓展是《文学概论》教学走出困境和创新设计的核心理念,本文从课程面临的困境、改革理念的确立、预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改革目标、课程没计的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论述了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6.
刘涛 《北方论丛》2013,(1):18-22
南朝哀祭文兴起于诔文衰落之时,就功能而言,哀策文、祭文与诔文相似,皆通过颂扬死者德行勋绩以寄托哀思.就使用对象来说,哀策文主要用于皇室成员,而祭文则灵活多样,既可以祭人,又可以祭神或祭物.从语言形式看,哀策文、祭文均以四言为主,兼有少量六言或七言,与时文风气完全相合,南朝哀祭文以骈体行文,追求藻绘、用事、声律及对仗等形式技巧,颇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87.
分析了《北京人》中的舞台环境不仅为展现戏剧情节、刻画戏剧人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而且以其独到的环境描写取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屋内屋外多重视角的转换,共同营造了统一的戏剧氛围;精心设计的景物变换和贯穿,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曾家的变迁;大量富有诗意的环境描摹,使剧本极具阅读价值。曹禺重视环境描写为戏剧艺术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288.
课改让语文教学走入了枯燥无味的境地,如何让语文味弥漫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本文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语文味在语文课改中的渗透.让语文味诗意的栖息在新课改中.  相似文献   
289.
江西历年语文中考卷中文学类作品阅读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所考查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托物抒情类的名家散文,因其在表情达意上含蓄、曲折、隐晦,学生在理解主题、把握文意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试图从文中作者所选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其情感逻辑演变的角度对其主要题型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90.
陆机《拟古诗》对"古诗"的拟作并非亦步亦趋地学习属文或只是修辞上的踵事增华,而是有其改造"古诗"之"抒情表现"的深刻用心.陆机拟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动作姿态的刻意强调和有步骤的铺写,对"古诗"固有抒情场景重新构设,拉开抒情距离,将抒情从以"人物感知"为中心转向以"情境营造"为中心;通过对抒情角色的重塑,将"古诗"类型化的人物转化为文人自我呈现的媒介,开启对"古诗"的托喻式解读.陆机拟诗正是在与"古诗"的文本对话中凸显了魏晋时代五言诗抒情范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