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0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958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41.
42.
范震威 《北方论丛》2000,(1):97-102
由“诗可以怨”推及到“许可以爱”,反映了诗歌心路历程中内心情感的波谲云诡之变。诗由最早的民歌肇始到向个人创作的演进,记录了诗的艺术创造的历史。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诗,在20世纪多经磨难,直到最后的二十年,才进入它的勃发时代。在爱情诗 中记述的怨与爱的两种心灵体验的相互漫漫与纠缠,正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美的融合。 爱情诗是展现人性美与人情美中美与崇高的最佳文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3.
要了解人类抒情的内在奥秘,必先了解情绪、情感之来源。以历史唯物为指导,从原始人的物质生活、、生存、历史的二重性以及私情与普遍性情感之转化等角度,可以说明情绪、情感的起点;可以把抒情活动的本质界定为,有机休天内外作用下所形成的郁积和爆发。  相似文献   
44.
肉身化的思与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建军 《唐都学刊》2000,16(4):20-23
本文认为,长期受封建主义和理性主义压抑贬损的人类肉身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存在。它通过自己独特的肉身化思维,把整个世界人化。于是,世界具有了人的形体结构,情感愿望,生命追求。这个人化的世界实际是人肉身的诗意创造物。而整个的诗意创造活动本身,一方面展示了人的自然活力,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诗意驾驭力。这是人的肉身生命的诗意再生产,也是人作为万物灵长的资格证明,更是人诗意生存的基本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5.
张艺谋电影作品叙事风格的嬗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风格是指导演所使用的使影片文本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特色的艺术方法的倾向性.张艺谋拍摄的影片,从<红高粱>到<十面埋伏>经历了戏剧性的浪漫传奇、故事性的理性纪实、影像性的虚幻诗意的嬗变过程,一步一步从中国电影传统的叙事风格迈向目前世界具有现代性的电影叙事风格.张艺谋在变中逐渐强化了以影像语言为叙事元素的地位,同时也完成了自己影像本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46.
过伟 《创新》2007,1(6):115-123
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及布洛陀、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是广西壮族五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鲍照赋从情感倾向、风格特点、题材内容到表现技巧,实受魏晋赋的影响:他的赋具有建安风骨的特征,其咏物赋,继承了魏晋咏物赋擅长抒情说理的特点,并有所发展,而其抒情小赋则继承了魏晋抒情小赋的感伤传统。  相似文献   
48.
《三叶集》蕴含丰富的诗学信息。郭沫若等在《三叶集》中有关"人格忏悔"的探讨,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场",一个反思性"内面"得以登场。在诗学意义上,这标示着现代抒情主体的裂变与生成。《三叶集》建构的诗学观念在诗集《女神》中得到具体显现,二者构成互文性文本。《女神》显著的艺术特质是以抒情为本,确立了抒情的诗学本体地位。《三叶集》与《女神》共同推进了抒情主义诗学的建构,在早期新诗观念的建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49.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相似文献   
50.
刘睿 《现代妇女》2014,(12):274-274
庄子的存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位浪漫的文学艺术家。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提供给我们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历久弥新的精神食粮,而且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铸成庄子其人其书如此卓越成就和崇高地位的原因,与庄子所采用的独特表达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诗思融合、以艺进道两方面来探讨庄子是如何借助诗意浪漫的文学语言和独特超绝的艺术手段来传达自己深刻的哲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