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5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274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305篇
人才学   15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2040篇
理论方法论   556篇
综合类   4796篇
社会学   572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71.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残障程度趋重,残障类型、教康需求日趋多样化。我国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和康复的整合模式———医教结合,并在医教结合的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国内不仅对医教结合内涵、过程等方面未达成一致观点,学者们在其他一些问题上也存在争议。医教结合推进过程中,适用对象、学校教师、理论本身、政策制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去解决,研究完善医教结合的理论与政策,促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2.
招隐诗、反招隐诗作为中国古代隐逸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隐逸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招隐诗、反招隐诗集中出现在魏晋,尤其是两晋时期。文章以魏晋隐逸诗为中心,来阐述招隐反招隐诗。魏晋隐逸诗运用多样的主题意象和主题结构来进行自我建构,以表达诗人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73.
为了研究医院教研室管理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习质量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上海教研室的带教模式和带教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2013—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在上海教研室实习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上海教研室实习带教工作的评价,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医院安排岗前培训、临床科室实习和医院管理实务小讲课具有必要性。学生对上海教研室本部的实习轮转科室安排、师生关系、人文关怀、工作氛围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其他实习医院。上海教研室本部在轮转科室安排和实习生考核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上海教研室应将本部的带教模式推广至其他实习医院,共同提高上海教研室的整体带教质量,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4.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热衷改革的进步文人,他们在政治体制上不得不“全盘西化”,为了求得心理平衡,甚至因为自卑而产生自负,他们更加重视甚至高估本土文化,加上当时对外国诗歌的“先进性”的了解远不如对外国科学及政治体制的了解。古代汉诗特别是定型诗体格律诗体成了封建专制的象征物和封建文人聊以自慰的心理寄托品。在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他们只愿意对汉诗进行“本土化”改良。因此诗界革命只在汉诗的语言特别是词语上作了适度的改良,根本没有涉及到汉诗文体的两大基本成分——诗体和诗家话的实质性变革。诗界革命采用保守的改良方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5.
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发生语言学的转向后,现代解释学开始认识到文学作品的解读,既是意义的理解与诠释问题,又是情感意味的体验与品鉴问题。但西方文学解释学一贯执著于符号与意义之间关系的探寻,陷入意义的迷宫。中国美学历来将诗歌的审美意味品鉴看得高于意义的诠释和意象的关照。文学欣赏依据意义——意象——意味三层次递进,"味"属最高层次。通过对诗味论所蕴含的解释学思想的探索,印证中国解释传统可以与西方传统解释学成为互为补充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童庆炳:《〈文心雕龙〉“文外重旨”说新探》指出“隐”与“秀”是刘勰提出的创作美中的重要范畴,它是唐代以后才开始成熟的“意境”说的先声和理论准备。关于“隐”的含义,要用皎然《诗式》中的“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以及司空图《与极浦书》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来理解。  相似文献   
177.
黄万华 《南都学坛》2007,27(5):53-56
陈大为以教学、研究、创作"三栖"的状态表明着他作为新生代意识的阐释者的地位,他往往以"先发制人"的理论、挑战的姿态去揭示抑制在现行文学秩序深层的盲视,又"后发制人"地以自身的创作实践拓展颠覆既存意识形态的潜能。他的诗更以其反僵化的突围意识、"边缘"的移民史观和创作主体性、对"诗的故乡"的呵护等,呈现出南洋新生代的创作追求。他的典律构建视野的扩大,更意味着文学史将接纳新生代,而且是以改变自身的根本性格局来接纳他们。  相似文献   
178.
作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经》在主题意境、典故语汇、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亲情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汉魏时期的亲情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秦已具雏形的思妇诗、闺怨诗、悼亡诗,在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各自的类型特点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在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汉魏亲情诗学习了《诗经》复沓迭章、比兴等手法和《楚辞》的寄托方式,写景托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和感情。可以说,经过汉魏时期,亲情诗在表现人伦亲情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多样的风格和题材(主题),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迎来了是中国亲情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9.
董小宛入宫说始于清末之见不确,仅仅一部《红楼梦》就能证明早在乾隆年间即存在董小宛入宫说,而导致此说产生、传播的,则当是对顺治末年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0.
世界各文明之间既存在差异,又具有共性。同属世界三大宗教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均属天启宗教,可谓特点鲜明,但又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尤其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善意的对话。因此,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两教开展对话与交流,皆在宣传自己、增进了解、求同存异、扩大共识,这将有助于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