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28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435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濂溪河诗文存稿》是廖老奇才先生最新出版的一部诗文力作,共收录诗词、楹联、序论计400余篇。他的诗最大特点是富有“情趣”。他的情趣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钟情于自然;二是衷情于历史;三是专情于社会。  相似文献   
92.
曾巩与越州     
通过曾巩任越州通判的缘由、政绩、交游与诗文创作三个方面介绍其与越州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翻检晚清时期(道光朝至宣统朝)刘家谋、陶浚宣,以及陈盛韶、梁章钜、姚莹、王凯泰、马子翊、范克承、郑篯、邱逢甲、唐景崧、郑珍甫等人的相关诗文,记取闽、台两地锢婢之风的若干情况:“赤脚”与“执役”,“婢作夫人”与“执役依然”,“野合生子”与“去子留母”,“身属君家”与“去母留子”,“为女不为妇”与“未嫁若未亡”,以及官、绅诫禁锢婢之风的良善举措。  相似文献   
94.
文章通过袁宏道诗文的排比对勘,对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任访秋《袁中郎研究·年谱》中部分诗文的编年进行了纠误补阙,对袁宏道“客吴”,游庐山,游玉泉山、太和山,主试秦中的时空进行了更为具体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95.
明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吴中地区形成了士人纵情山水、奢靡游乐,注重感官享受,崇尚古典适意的多样世风.受其影响,吴中文人的诗文创作随之出现了注重性情文学的变化,文风变之为清新自然、爽朗明快和追求高古典雅、温柔敦厚.而这种多样性世风所形成的多种创作主张和文风,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吴中文学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创作成员不能集中力量创制鲜明的地域特色作品,抑制了吴中诗文创作新局面的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96.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之一的柳宗元主要以其写作实践支持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柳宗元诗文所反映的积极用世、不屈不挠的人格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他在被贬的 10多年间也确有过好佛求道、寻求精神解脱的时候 ,因而他的诗文有一股禅意 ,呈现出禅境美。这种禅境美表现为静慧之韵、淡远之味、空灵之美。  相似文献   
97.
20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但总的趋势依然是从涓涓细流走向蔚为大观。从总体研究风貌、魏晋诗文研究、南北朝诗文研究、乐府诗研究等若干方面对 2 0世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状况作一宏观鸟瞰 ,考察其源流 ,梳理其过程 ,凸现其特色 ,可以为新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除《全唐文》所录《罔两赋》《公卿朝拜诸陵奏》,《唐文拾遗》所辑《请详定开元时令奏》《明立私钱赏罚奏》《社稷改用太牢奏》五篇外,包佶还曾作《道瑾文》《杜佑去思碑》《山谷寺三祖大师偈》。还曾为道一碑纪述,为窦叔向集制序,曾以书荐灵澈于李纾。《御定全唐诗》中所录包佶诗中《寄杨侍御》《再过金陵》非包佶所作,除孙望《全唐诗补逸》包佶诗《翻经台》外,他还曾作《奉送刘侍御赴上都》诗。  相似文献   
99.
从古代诗人题咏看饮茶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的饮用,既有其生理功效,又有其心理功能。文章试就我国自盛唐以来诗人的题咏中,梳理出饮茶可以破除烦恼、超尘脱俗和激发诗情三个方面的效能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许多名篇与中国历史关系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历史的教学中合理发掘其内涵,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思 想道德教育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对古典诗文引入中学历史课堂对教学 任务完成的必要性和方法与技巧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阐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