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4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13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3篇
人才学   10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73篇
理论方法论   257篇
综合类   4965篇
社会学   506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612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57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01.
黄永玉以著名画家与雕刻家的身份享誉世界,近年来,其文学创作成就也备受学界瞩目。作为黄永玉最早接触与尝试的文体,现代诗在其文学创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黄永玉的诗作挥洒自如,不受任何创作理论的规约,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真”,即摹写世间百态的真实、感抒人情世故的真情以及追求艺术自由的真心,“真”使得黄永玉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史中独具风格。  相似文献   
202.
《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最重要的抒情诗之一,其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均堪称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本文旨在分析《西风颂》的三个中译本中对呼告修辞格、韵律的翻译再现,探讨译文与原文的切合度、呼告修辞格,以及韵律等诗歌艺术表现手段的再现与译文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3.
204.
诗歌中的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致的契合,同时也是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特殊意义系统。诗歌语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一方面,同其他语篇一样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结构体;另一方面,诗歌的语篇意义和概念意义从属于人际意义的表达。诗歌语篇的人际意义是否在形式层面得到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意象创造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5.
李林展 《船山学刊》2006,(1):115-117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在革命实践中写下的诗篇,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诗歌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借鉴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和艺术,是我国诗歌从形式、内容和创作态度上重新革命,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206.
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向之后的"朦胧诗"的演进过程中,民刊<今天>起到了从潜流向激流转折的过渡作用,或者说,"朦胧诗"正是站在<今天>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诗歌征程.从办刊的文学行动和刊载的文学作品来看,<今天>即体现了民间性、非官方性的边缘化特征,又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开放的文化意识与现代性视野.并且,<今天>因其同人性质而具有形成流派的可能性,也因其始终坚持的纯文学性而掀起了新时期的一场诗歌运动.  相似文献   
207.
布莱克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许多诗歌都吸引着读者,他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许多与其他诗人不同的地方。其诗歌的独特的表现手法造就了他的经久不衰的魅力。首先,简单的词汇构筑了朗朗上口的诗句,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其次,他的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更加深了读者对他的诗的理解。再次,重复手法的使用不仅在诗中增加了力量,而且烘托气氛,从而表现出整个社会风貌。还有他的诗歌意象有许多不同的阐释,给读者以无穷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8.
209.
于友 《九江学院学报》2023,(4):30-34+104
陈宓是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陈宓对陶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内容的借鉴、艺术手法的汲取和人格精神的接受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农业问题和生命主题的关注、融陶诗字句入诗、大量运用叠字等。  相似文献   
210.
陈寅恪治学以“以诗证史”擅场,解诗则长于“以史笺诗”,评价诗歌多着眼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他的诗歌创作也多以时事为背景和题材,秉笔直书,不避不讳。因此,《陈寅恪诗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位真实的诗人。他为数不多的存世诗歌,写作目的如其自评《柳如是别传》,乃是“痛哭古人,留赠来者”;而作为情感的寄托,陈寅恪的诗歌也更能体现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