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60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管理学   310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360篇
人才学   23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531篇
理论方法论   673篇
综合类   11009篇
社会学   937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861篇
  2012年   1182篇
  2011年   1312篇
  2010年   1283篇
  2009年   1224篇
  2008年   1357篇
  2007年   1169篇
  2006年   1015篇
  2005年   948篇
  2004年   952篇
  2003年   755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628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51.
文章主要从唐代开放的时代背景,以及唐代服装的形制、面料的色彩、服装的质料等角度阐述唐代服装性感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52.
衡量艺术品质量的重要标准是社会性和审美理想的统一.两者的统一,首先表现为功利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其次是"再现"和"表现"的统一,"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再次是社会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3.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独创性的诗人之一。人们对其诗歌创作的认识 ,也有一个不断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新时期之前的冯至诗歌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一、1 92 3— 1 949年 ,是冯至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得以确立的时期 ;二、1 949— 1 982年 ,是冯至诗歌研究的低落期和停滞期。冯至诗歌研究焕发新的生机 ,只有等到新时期以后了  相似文献   
54.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是双向逆反建构的关系,在主体走向客体的同时,客体也走向主体。主体走向客体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阐释:文学写作首先要求作者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文学写作活动关注的是客体的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文学写作中的客体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建院读书 ,山林佳趣 ,儒学正传 ,先贤风范四个方面评介了白鹿洞书院的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56.
在皇权政治复归、士族政治势力逐渐被边缘化的南朝,士族文人为维护其门第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向学术文化的深广处开掘,博学融通,试图以繁密、新奇的使事用典建构文学的防线,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诗以用事为博"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57.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倾诉性,小说文体的诗化色彩十分突出,小说作品的意象较为丰富。张承志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建构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小说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58.
文天祥的前期诗歌创作多是题咏匆匆、酬应琐琐之作.这与他的状元出身及当时的一般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在当时社会普遍崇尚进士,尤其是状元的科举文化大背景下,文天祥也难以免俗而写作了一些无聊作品.如果不是遭遇世事板荡,国难当头的大变动,那么他也不过是位平庸的状元诗人.  相似文献   
59.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历史性存在 ,已经开始得到认识 ,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自由主义诗歌。徐志摩对于人生理想追求的执着 ,充分表现在具有个性的诗情表达与具有深度的诗艺探索中 ,促成了新格律诗派的形成 ,因而与中国自由主义诗歌的蓬勃兴起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0.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美形成的深层原因并非学界历来认为的汉语的单音节结构和四声特点 ,而是由汉语的生成机制———象声表意所预设铸就了的 ,即汉语的词音特征与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自然音韵之间具有一种象拟的关系。这不仅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了一种“天籁”般音韵美的特征 ,而且使人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 ,即使脱离诗歌语词概念意义的导引 ,也可以获得对全诗情景韵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