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9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1317篇
劳动科学   82篇
民族学   382篇
人才学   44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084篇
理论方法论   772篇
综合类   10004篇
社会学   1624篇
统计学   15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1184篇
  2013年   1037篇
  2012年   1312篇
  2011年   1486篇
  2010年   1368篇
  2009年   1497篇
  2008年   1374篇
  2007年   996篇
  2006年   826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公文的美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美,公文美的突出特点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公文的美主要表现在: (1)真实可信的内容美, (2)格式规范的形式美, (3)追求实用的语言美, (4)利于接受的文势美。  相似文献   
82.
袁枚生活的乾嘉时期 ,民主意识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而有所发展 ,袁枚在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中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可贵的民主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对儒学及其传统的叛逆 ;反对等级特权 ,提倡平等 ,尊重女性 ;批判封建礼教 ,大胆表现男女之情 ;“唯我是适” ,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不讳好财” ,“九州添设富民侯”的金钱观念。它们代表着袁枚“性灵”诗歌所独有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3.
李白三十多岁初入长安时期创作的乐府诗歌《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是其诗歌创作第一高峰时期的代表作。本文运用汉语韵律学的理论,分析李白《蜀道难》等三首乐府诗歌中运用同音重复手段所产生的一唱三叹、突出主题、加重感情等音韵魅力和语言风格,揭示了作品中语言风格与托物言志的意境、“挥斥幽愤”的思想感情是融为一体的,让读者从新的角度体味李白乐府诗歌崇高的浪漫主义意境。  相似文献   
84.
85.
施工索赔是一项涉及面广、学问颇深的技巧 ,是承包商保护自己并获取利益的手段。承包商在事业上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善于索赔。而在施工管理中能否及时、全面地发现潜在的索赔机会是索赔工作的前提条件 ,作为索赔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 ,熟悉施工中的各个环节 ,通晓各种建筑合约和建筑法规 ,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 ,才能全方位的捕捉潜在的索赔机会。  相似文献   
86.
半厘米 《中文信息》2004,(10):82-83
在旅行中会拍摄各种各样的建筑:现代的,古朴的,华丽的等等。建筑相对来说拍摄难度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拍摄角度的选取。笔者在周末常常约一些“色友”外出采风,现就拍摄摄建筑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7.
文学作品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使自我和他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美的特征给写作思维指明了创作的道路 ,明确了创作要求 ,从而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美靠拢。艺术思维是对特定审美感受的理性开掘 ,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深刻领会生活的底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文艺写作 ,首先要求写作的人应是美的 ,然后他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深入生活 ,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88.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89.
90.
张燕 《中文信息》2004,(11):37-41
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已成为凄美的传说,当人仰马翻的紧张赶工已成为血泪的历史,当修筑长城的大军早已远去不剩烟尘,当城墙渐渐在岁月的侵蚀下剥落坍塌……长城早已在茫茫山岭中日渐苍老与破败。然而,哪怕是断了的城墙,斑驳了的地砖,甚而一堆长满杂草的砖石,都会勾起你无限暇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