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3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1319篇
劳动科学   79篇
民族学   381篇
人才学   42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076篇
理论方法论   765篇
综合类   9996篇
社会学   1614篇
统计学   15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1184篇
  2013年   1037篇
  2012年   1314篇
  2011年   1486篇
  2010年   1368篇
  2009年   1488篇
  2008年   1366篇
  2007年   996篇
  2006年   822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92.
93.
张燕 《中文信息》2004,(11):37-41
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已成为凄美的传说,当人仰马翻的紧张赶工已成为血泪的历史,当修筑长城的大军早已远去不剩烟尘,当城墙渐渐在岁月的侵蚀下剥落坍塌……长城早已在茫茫山岭中日渐苍老与破败。然而,哪怕是断了的城墙,斑驳了的地砖,甚而一堆长满杂草的砖石,都会勾起你无限暇想。  相似文献   
94.
文章围绕“不美”这一新的审美范畴命题,探讨了“不美”发生的事实依据、时代根源、本质特征以及在审美心理和文艺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从基础理论方面触及了当代审美潮流的新特征和新趋向。  相似文献   
95.
纵观近十年来的高考、中考作文对文体要求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从规定文体到“文体自选”是高考、中考作文的一大变革、一大进步,是作文命题的一次较大程度的”松绑”,它体现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它重视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学有所长。(2)  相似文献   
96.
论文以1949年为界,分两大部分叙述了迄今为止大约100年来中国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的保护。总结出1949年后中国近代文物建筑保护思想观念的演变特征,即前期以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保护观念为主,80年代以来发展为逐渐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97.
中国传统诗歌中常常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自然,力求以自然自身呈现的方式呈现自然,使之与人的情感平等交融;而西方传统诗歌则将人的感受放在主位,以人的情感而不以自然的存在为依归,使自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中国诗歌的这种现象可从老庄的道家思想中追溯哲学本源,而西方诗歌的此种倾向亦可从其文化中天人相分的传统哲学内涵中寻求根源.  相似文献   
98.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五四期间,我国译诗之风盛行且影响深远。针对目前国内对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缺乏系统探讨的现状,本文从译史、翻译实践、译论以及我国新诗运动影响等层面,就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研究的视域、基本架构问题进行了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9.
应用文语言的简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应该讲求语言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风格即是简约之美。应用文语言简约美体现在明晰美、准确美、简朴美、庄重美四个方面,而且相互交融共存于一个美的整体之中。  相似文献   
100.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