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1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管理学   879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242篇
人才学   406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2795篇
理论方法论   524篇
综合类   8828篇
社会学   1762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909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1098篇
  2011年   1296篇
  2010年   1141篇
  2009年   1218篇
  2008年   1216篇
  2007年   920篇
  2006年   749篇
  2005年   720篇
  2004年   707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21.
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诗人 ,该文以他的诗歌为观照主体 ,进行两方面阐释。其一 ,靖康国难 ,吕本中以纪实性的“诗史春秋笔”感怀书愤 ,且诗史的纪事与感事因素随创作心理的转换亦发生着流变。其二 ,从高古壮阔、质朴平淡、流转圆美三方面评述吕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具体的谱例分析 ,论述艺术歌曲在西洋声乐发展史上及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3.
英语的学习 ,与母语习得在语言环境、个体条件、学习风格、学习目的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这些不同 ,使得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也不同 ,导致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行为易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些对英语学习积极性带来影响的因素 ,提出解决办法 ,对英语的教与学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4.
情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动作这些非语言交流手段来表达 ,也可以用含蓄的语言抽象地去反映。表达情感的语言交流手段既包括直陈情感的情感词和抒发情感的感叹词 ,又包括暗含情感的情感隐喻 (emotionalmetaphor)。英语情感隐喻系统主要有身体隐喻、自然颜色隐喻、脸色隐喻、自然隐喻、器具隐喻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5.
乐毅《报燕惠王书》和诸葛亮《出师表》,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上书给后主的。因作者经历与写作背景的相似性,文体与上书对象的共同性,两篇文章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情感;又因写作目的及作者的身份、处境的不同,二文在选材重点及语言风格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6.
鲁迅的诗歌同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和投枪。鲜明的政治主题,特殊的社会效应,除了缘于作品的思想因素外,从美学意义上说,鲁迅诗歌融和了清峻刚健的风骨美、朴质炽烈的情感美、精幽致雅的文采美三种重要的审美特征,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7.
本文论述了华文作家曾沛的短篇小说集《行车岁月》的两大特色:一、塑造众多小人物形象,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二、以人物情感线结构作品,并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主要手法为:剪裁别致、视角多变、技巧多样(制造悬念、误会巧合、情节反转、放射组合、时间推移顺理成章、参照对比引人深思等)、语言简洁明快,蕴含人生哲理。《行车岁月》是一部反映大马社会现实,揭示人生真谛的力作。  相似文献   
128.
在政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四方面:  相似文献   
129.
130.
意象是诗词创作与欣赏的中介,诗人营造意象的方法总体上有直接方式、间接方式,直接方式主要有点相与面相,间接方式主要有比喻、象征和重叠;读者对意象的解读,要通过对词语意义的解读、对再现意义的把握、对表现意义的领悟和对哲理意义的开掘,来把握诗词意象的整体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