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79篇 |
免费 | 252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84篇 |
劳动科学 | 32篇 |
民族学 | 266篇 |
人才学 | 449篇 |
人口学 | 34篇 |
丛书文集 | 2835篇 |
理论方法论 | 528篇 |
综合类 | 8881篇 |
社会学 | 1794篇 |
统计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211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331篇 |
2020年 | 315篇 |
2019年 | 262篇 |
2018年 | 122篇 |
2017年 | 202篇 |
2016年 | 310篇 |
2015年 | 427篇 |
2014年 | 909篇 |
2013年 | 846篇 |
2012年 | 1098篇 |
2011年 | 1297篇 |
2010年 | 1145篇 |
2009年 | 1230篇 |
2008年 | 1215篇 |
2007年 | 920篇 |
2006年 | 752篇 |
2005年 | 720篇 |
2004年 | 709篇 |
2003年 | 535篇 |
2002年 | 509篇 |
2001年 | 437篇 |
2000年 | 338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1.
史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5)
狄金森诗歌对上帝的书写复杂多变,对上帝的态度似乎也很难廓清.但从她所处的基督教背景和所受的超验主义、启蒙思想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可知狄金森对上帝的书写一方面揭示出了上帝的虚无本质,以及最后审判给人带来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在经历了疯狂的思辨之后,狄金森越来越理性地看待上帝.实际上,她对上帝的复杂情感揭示了人与现实、人与神之间的情感矛盾.狄金森的晚年诗歌所描写的上帝既反映了她的理性,也表现出难以释怀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913.
江枫和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2-106
著名诗歌翻译家江枫1981年在《诗刊》杂志上发表的5首艾米莉·狄金森译诗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狄金森汉译文,他1984年出版的《狄金森诗选》是中国第一本狄金森诗歌汉译选本。江枫的译本忠实可靠,与其它译者翻译的狄金森诗歌汉译本相比,再版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对在中国普及狄金森诗歌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914.
姜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6)
德国著名表现主义诗人本恩(Gottfried Benn, 1886-1956)生于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却没有受父亲的影响走进基督教会,而是成了一名医生.虽是如此,在他一生发表的近五百首诗歌中,上帝与众神仍然是重要的主题.无论是在生命的哪个阶段,本恩对神、对上帝、对神性与信仰的思索都没有停止.根据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人之所以会思考宗教问题,是因为人有灵魂.作为一个医生诗人,本恩虽然没有在解剖人体的时候发现灵魂,却在一首首诗歌里表现出对灵魂的认识以及灵魂对至高无上者的体验与渴求. 相似文献
915.
亓奎言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2)
传统伦理学中的理性主义在面临冲突的道德判断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情感主义提供的解决方案又面临相对主义的危险.近年来,随着自然主义向伦理学领域的延伸,人们注意到也许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神经伦理学能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解决进路.文章着重介绍和评价格林尼、穆尔等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指出情感在道德判断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专门讨论了情感与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公平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神经伦理学更支持休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16.
"文化流散"是一种"跨文化"的生存状态,所有的流散者"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居住于一个多种文化之间的世界,于矛盾的和冲突的传统中创造自我的身份认同".当代少数民族先锋诗人大都属于文化流散者;在他们的"流散写作"(diaspric wrting)中,"家园情感"是与文化身份的模糊或丧失紧密相连的情感形式,并通过文本中的"非家幻觉"(unhomely)得到集中表现.文化流散既是一种精神与情感上的创伤,又是一种文化特权、一种不可多得的优势,它所带来的这种独特经历,有助于诗人们在诗歌中从"跨文化"的场域去书写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有利于少数民族诗歌走出传统的樊篱,获得一种全球性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917.
918.
919.
李剑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6)
何绍基诗歌的宗宋首先体现为在诗歌创作理念和诗歌内容上标举"不俗",追求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在艺术上也体现了鲜明的宗宋特色:(1)多表达审美主体的意见、思想、认知,以意为主,理性色彩较浓,客观景物世界的描绘退居次要.(2)散文化.(3)多议论.(4)学问对诗歌的渗透.(5)语言雅致而不深奥,力求变化.(6)对题画诗的艺术开拓.何绍基的诗学路径是主要学习苏轼、黄庭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