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4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8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19篇
理论方法论   249篇
综合类   4876篇
社会学   469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51.
中英诗歌中都涌现了大量借景抒情的诗作,虽然二者存在着一些相似性,但由于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中英抒情诗情景表现模式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主体观念的差异性和情景关系的差异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52.
伤悼诗是诗人病苦人生实惑的外化,没有任何作伪的成分。面对死去的亲人,生者会觉得生命本身是一种过度奢华的占有,因而对死者抱有潜在的歉意和负债感。诗人旨在把记忆中的生活情事用诗歌语词固化成随时可以触模的碑碣,让巳逝的生命得到无限的绵延。  相似文献   
953.
钟敬文先生,我们可以把许多常人难以企及的名誉披戴在这位世纪老人的身上,“人民的学者”、“中国民俗学之父”、“一代宗师”、“世界上最老的在职教授”、“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等等。钟先生一生,刚好贯穿了2 0世纪,最为难得的是,他能始终与时代的先进学术文化保持同步发展,一生辛勤耕耘,从未间断。他的学艺脚步,可以看作是整个2 0世纪中国文化进程的一个绝佳缩影。但是,由于他的学术足迹广,时间、空间的跨度大,散漫分载各处,而且各大出版机构都愿意各取所需地从大量钟著中选刊部分论述,他的许多文章都曾不止十遍地被选入各种论文选本,相…  相似文献   
954.
李俊 《南都学坛》2004,24(2):66-69
北魏分裂后 ,东魏、西魏政权展开其长期的争霸格局。他们立足于所在地的历史 ,为新政权寻求统治的文化基础。这种倾向对关中、邺都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西魏、北周方面 ,以庾信为代表 ,大量运用周秦汉时期的历史典故 ,特别是西汉时期的人物故事和盛世文明 ,来歌颂关中的新气象。东魏、北齐方面 ,继承了北魏时期洛阳文化的传统 ,上溯魏晋时期的京洛文明 ,并且和邺下士民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在大力模仿南方写作的同时 ,企图获得本土文学心理的复苏。周隋统一以后 ,原来的北齐诗人 ,一方面怀恋故国文化 ,另一方面 ,也渐渐认同于自古帝王州的周汉故地的关中文化传统。这种心理 ,对其诗歌风气的转变 ,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为了进一步发挥北京大学诗歌研究和创作的优势,促进学术和文化发展,让诗歌更深地介入民族精神的提升,北大中文系筹建北京大学诗歌中心。北京大学诗歌中心成立大会于6月19日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56.
中国和西方的古典文字研究者都忽视了北宋诗歌娱乐方面的重要性.尽管晚明及清代的诗评家们曾试图恢复宋诗的声誉,但对宋诗最典型的评价还是重理、好论、尚简.这种特征说的盛行最早可以追溯到严羽的<沧浪诗话>,然而也只说对了一半.它忽略了宋诗不仅仅是押韵之讲义的许多方面,即机智、幽默、天才的构思.  相似文献   
957.
柳琴是宝鸡诗坛女性诗人中的领军人物,其诗作多为爱情诗.爱,可以说是柳琴整个诗歌天人的基本色调.诗人以一个女人刻骨铭心的人生体悟,用自己多彩的笔,写尽了女性世界的苦情苦爱.柳琴笔下的女人们,不属于那样离经叛道的女强人,也与那些徜徉于传统的贤妻良母有别.她们无法挣脱自己的命运,同时难于压抑情感的暴风雨,想爱而不能、想爱而不敢爱是这些平凡女人的共同特征.在诗中,作者并不讳言女性的软弱:"如果你能够/原谅我/就请你原谅/我的软弱/原谅面对世俗的无形之网/我只能做出的/心口不一的抉择"(<软弱>).在许多诗里,诗人都道出了"女性"在世俗社会中生存、发展自己的艰难和无奈.这种爱与不爱的两难游戏的确既迷人又磨人.  相似文献   
958.
诗是心灵之歌,是用生命孕育,蘸着热血写就的。有如深山的泉水,沿着诗人的心路历程,从内心深处汩汩流淌出来。心之倾诉,灵之颤抖,激荡人心,洗涤心灵。杜甫诗云:“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心灵是诗人审美走向的航标灯,是艺术品位高低的内在根源。心灵的真诚与虚伪。高尚与卑劣,美善与丑恶,使诗踏上圣洁的殿堂,或陷入龌龊的泥潭。“诗的最后的,最  相似文献   
959.
《大公报》文艺副刊是一份与京派作家的文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刊物。19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更是京派诗人的重要园地,它以其独特的角度记录了京派诗人在1930年代的诗歌活动,展示了他们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以及作为群体的京派作家对现代主义诗潮在1930年代的勃兴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960.
和歌是日本区别于汉诗的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是日本的本土文学形式,也是日本的国粹。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辑录了长歌、短歌、旋头歌、佛足石体歌等形式,但只有短歌成为后来和歌的惟一形式。和歌特有的修辞方法“枕词”、“卦辞”、“折句”等在短歌中都有保留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