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4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8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19篇
理论方法论   249篇
综合类   4876篇
社会学   469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从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意境”的概念,并对之加以探讨的,是中唐时期的一些作家和诗歌理论家,这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诗歌意境理论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与前人及同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学术思想及哲学理论观念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伤宅——蝴蝶《源氏物语》写了光源氏三十六岁那年春天,在六条院春殿游乐之事:湖中龙头鷁首的游船荡漾,庭园里绿柳、红樱、紫藤、棣棠花竞相争艳,妇人唱和和歌,真是花团锦簇的一天。其中有一节这样写道:“别处樱花已过盛期,此间正在盛开。绕廊的紫藤,也渐次开花,鲜丽夺目”。对“蝴蝶”卷中的这一节,《河海抄》(载《岷江入楚》)指出源于白诗:“绕廊的紫藤,系源自白氏文集秦中吟的‘绕廊紫藤架,爽砌红  相似文献   
993.
走基层     
伏如林 《中华魂》2012,(17):63-63
云淡风轻的时候, 你到乡村去走一走。 那里天高地也厚, 那里花香草也柔。  相似文献   
994.
闻一多研习美术多年,对色彩极为敏感,尤其是红色和黑色,是他的诗作当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颜色。前期的闻一多营造了一个以美和爱为中心的“红色”意象群,后期则偏重于创造“死亡”、“鬼”等的“黑色”意象世界。以红色追求理想、真理,以黑色加深文本的现代意义。意象的由“红”到“黑”,显示了诗人审美取向及文化取向甚至人生道路的转向与深入。  相似文献   
995.
早在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现代中国诗选》一书,就收了卞之琳14首诗的英文翻译,那都是他自己译的.后来,在不同的时候,他曾把自己的其他一些诗译成英文,发表在不同的地方.在把自己的诗译成英文时,卞之琳更多地显现了他的诗人本色,随意、洒脱、变化甚至放纵,以意译为主.他对自己诗歌的英译不作"亦步亦趋"的严格要求,至少不如他对外国诗歌的汉译要求那么高.  相似文献   
996.
胜事欢歌     
朱海山 《中华魂》2012,(21):63-63
六月欢歌多胜事,中华科技再登峰。 “蛟龙”潜海三千丈,“神九”巡天一万重。 揽月捉鳖抒壮志,兴军强国御长风。 静观南海风云变,千里折冲虎帐雄。  相似文献   
997.
元初诗歌是同题集咏发展史上的最高峰,登上这一顶峰的无疑是月泉吟社,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创造了同题集咏的历史。元初同题集咏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既是时代使然,也是历代同题集咏衍变的结果,是诗社规模急剧扩大后必然的选择,是伴随着理学背景下遗民群体第一次出现而造就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采用同题集咏的形式与元初遗民诗社活动多借用科举考试的方法有密切关系。很好地发挥了“诗可以群”的功能,对后世诗社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马华诗坛发生了新的转向,马华诗人开始走向个人化写作,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关注、解构性的反神性写作以及"后乌托邦"的想象方式。马华当代诗人脱离西方文本与语境,引进后现代主义话语,把诗歌导入晦涩难懂的灾难性绝境,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马华诗歌的边缘化,使马华当代诗歌陷入了新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999.
张淑华 《河北学刊》2014,(3):236-239
通过统计三十年来基础教材选择中国古代诗人作品的情况发现,李白诗歌的入选量最大、入选率最高。究其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文学思潮的推动使然。分析入选教材的李白诗歌发现,在李白诗歌的传播与接受中,存在着将李白诗歌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但李白诗歌入选重复率高的作品恰是唐以来各种选本认定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李白诗歌的当代接受相对于历史上的李白接受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是李白诗歌历史接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00.
诗歌翻译历来是文学翻译中的难题。翻译的文化研究理论为诗歌翻译开辟了新视角,使诗歌在不可译争论的困境中展现了生机。诗歌"移植"研究认为,诗歌并非不可译,却需译者将诗歌从语言符号中解放出来,为诗歌的种子寻找适合的新土壤,使其自然成长、开花结果,进而成为目的语文学系统中的奇葩。本文通过研究庞德诗歌译本中的文化"迁移"现象,说明诗歌翻译的"移植"策略:在目的语中寻找空白,确定诗歌移植的适合土壤;解构诗歌组成要素,确定首要还原要素成为移植种子;深入体会原诗诗境,采用有机翻译过程,令译诗自然成形,成为形神兼备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