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7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管理学   387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237篇
人才学   116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5180篇
理论方法论   806篇
综合类   9745篇
社会学   508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964篇
  2011年   1105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094篇
  2008年   1260篇
  2007年   1057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810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682篇
  2002年   598篇
  2001年   540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叶燮《原诗》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系统性很强的诗论之作,然其所述诗歌本原与创作的论述两相悖违。他的创作论强调“感触起兴”、“克肖自然”,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又前进一步,形成了自具面目的理论系统;但当他进一步阐释这一理论,向诗歌艺术的本原论方向归返和靠近时,却又被“天地备于六经”的陈腐保守思想所拘囿,强调诗歌源于道、又服务于道的观点,因而窒息了他的许多闪光思想  相似文献   
22.
《公孙龙子》的诞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包含了与当今相似的语义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区别了指认对象与指认结果不同,客观事物被指认后内化为精神意识范畴的内容,语义存在于人的内部世界。其次,认识到了人的感觉器官是外部世界内化为语义的重要途径,并有了初步的语言分类雏形。最后,围绕"物""实""位""名"四者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公孙龙语义学体系,对先秦时期语义研究乃至语义学整体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27.
28.
偶然防卫是行为人在没有防卫意思的情况下,实施了侵害他人的行为,偶然碰巧地防卫了自己或第三人法益的情形。对于偶然防卫之法律性质,中外学界从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论争中,形成了有罪说、正当行为说、具体分析说等代表性观点。然而,对偶然防卫还应结合犯罪判断的逻辑过程和错误论角度予以分析。虽然犯罪的判断存在阶层或者先后的逻辑顺序,但不能因此否定犯罪认定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从最终结果看,偶然防卫的侵害结果被防卫效果抵消而导致不存在结果无价值,应否定行为的犯罪性;从错误论的角度看,偶然防卫属于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其原则上阻却故意,但因为其被防卫效果抵消的侵害行为完全不具有结果无价值,应当作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29.
以对陈白沙“名节,道之藩篱”一语的诠释为中心,明儒的名节观分化成了两种路径:一部分士人坚守名节自身所带有的防闲之义与道德意涵,但因“非圣人则非人”而导向的严苛的工夫论,使得明清之际死节几乎成为“名节”的唯一表现形式;另一部分士人对“名节”这一所指的认知虽无不同,但通过对“藩篱”一词中“非道”这一潜在语义的表彰,确已形成了与传统名节观截然不同的路径。出于对明朝灭亡与满族入关两种失序的反省,明遗民试图通过矫正学术之偏以建构一种儒家理想下的政治图景。一方面,注意于“名节”的自觉性与“士风”或“学风”间的关系,试图重塑“士人”这一政治身份在道统观下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罔死”与“变节”的批评在延续明季道德严格主义风向的同时,也经由对名节观的厘正,而为自身在不仕清廷的前提下打开生存空间。回视程伊川之论党锢,在某种程度上,此两者皆可视为丧乱之后对宋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30.
孔子诗教是对周人诗教的哲学变革。孔子诗教以“礼义”为选取标准,以“兴观群怨”为思想结构,获得了“仁”之本质规定。孔子诗教推行对话式、兴发式教学方式,兴发式是师生共同对道德精神的召唤,对话式是师生平等主体与思想者之间的对话。孔子诗教确立了“思无邪”的价值准则,旨在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诗”与“礼”“乐”共同实现孔子儒学的道德理想。此即孔子诗教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