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27篇 |
免费 | 271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23篇 |
劳动科学 | 30篇 |
民族学 | 218篇 |
人才学 | 128篇 |
人口学 | 24篇 |
丛书文集 | 3282篇 |
理论方法论 | 517篇 |
综合类 | 6579篇 |
社会学 | 458篇 |
统计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212篇 |
2022年 | 232篇 |
2021年 | 315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233篇 |
2015年 | 349篇 |
2014年 | 677篇 |
2013年 | 559篇 |
2012年 | 723篇 |
2011年 | 796篇 |
2010年 | 734篇 |
2009年 | 760篇 |
2008年 | 868篇 |
2007年 | 720篇 |
2006年 | 641篇 |
2005年 | 636篇 |
2004年 | 534篇 |
2003年 | 498篇 |
2002年 | 440篇 |
2001年 | 385篇 |
2000年 | 288篇 |
1999年 | 164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但是,这样的“老实型”干部往往因为只重埋头做事,不善声张造势,只重清正自守,不善拉拢关系.而容易“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另一方面。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却存在边腐边迁. 相似文献
22.
当代翻译研究深受各种行为理论的影响,但几乎所有当代翻译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将翻译视为交际、交往的一种形式。这是由翻译的交往功能决定的,翻译的交际行为观不仅是当代翻译研究的思想基础,它还深刻影响了翻译过程的研究,作为当代翻译研究基础理论之一的交际行为观仍将在翻译研究中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23.
战略管理理论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中国古代谋略观基本上还未介入这一理论的发展之中。由于当代战略管理实践中的一些失败,表明西方文化在该领域某些方面具有局限性,由此才有了探讨中国古代谋略观现代价值的可能性。这也表明:跨文化分析是未来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中国古代谋略观的现代价值实际体观在对当代战略管理理论的充实、修正和创新之中。 相似文献
24.
杨剑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0,(6):37-39
本文认为中国有必要在针对恐怖主义问题的国际秩序尚未形成之际,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主权观念等几个轴线出发,尽快形成自已的判断标准、行为准则、策略和方针。 相似文献
25.
“思无邪”与“温柔敦厚”辨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孔子诗学观和汉儒诗教观的对比,指出了儒家诗学在先秦和两汉时期的不同特征,廓清了学界沿袭已久的陈说。 相似文献
26.
从权力/知识观点看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知识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期以来,当代西方哲学思想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转变。其中之一就是在文化意义的背景下对知识、言谈、真理和权力关系的独特而全新的探讨。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用来增强人的能力的,它能够带来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而培根提出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命题在当代哲学中获得了一种新的解释。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指出,知识是权力的工具,因此知识随权力的增长而增长。福柯则进一步否定了知识、真理的“客观性”、“纯洁性”,认为权力与知识是直接相互蕴含的。权力不是知识的障碍,权力产生知识。同样地,真理无疑也是权力的一种形式,从而为知识/权力观的当代反思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7.
树立正确的幼儿观与教育观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提出了新时期的幼儿观主要包括“幼儿是发展中独立的个体”、“幼儿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共性和个别差异”、“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和“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幼儿教育观应包括“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和“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两个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28.
29.
30.
柴国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3):39-42
从文化的角度,即从个体科场失意的心理与士子普遍的科举心态的层面上,从选贤用能与个体的怀才不遇层面上,从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八股取士的层面上,从公平竞争的科举选拔制度与试官腐败的层面上,辩证、历史与客观地审视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所表现出的科第观,重新解读《聊斋志异》的科第观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