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1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25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续诗品》是其诗论思想的重要一部分。本文旨在从创作前提、创作精神、创作思维、创作艺术、创作宗旨、作品“辨微”等六个方面,对《续诗品》的诗论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赵师秀考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师秀居"永嘉四灵"之冠.本文考定,赵卒年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终年51岁.对赵师秀的两句论诗名言,从历史背景和四灵派诗学宗旨加以解读,阐发其深层含蕴,澄清曲解误解.赵师秀于当时极得诗家推崇,有"五字专城"之誉,他在五律和七律、七绝的创作上取得出色成绩,而今人所编<中国文学史>大都评价偏低.  相似文献   
13.
许筠诗论的价值,是由朝鲜诗学史的独特地位以及中朝诗论范畴的比较而确定的。其诗论体现在"性情论"、"载道论"、"天机论"、"尚唐论"等方面,这些诗论对后来朝鲜诗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鲁迅周作人由于他们共同的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及相似的留学经历,他们对艺术、诗歌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接近,他们以一种开放的眼光,继承古典诗歌优秀传统,借鉴西方文艺思想,联系革命当时诗歌创作批评现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神韵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审美范畴,其内涵是相当丰富和复杂的.明清两代的一些诗论家,在对其前代美学思想吸收含纳的基础上,认为"生气"是神韵范畴的重要内涵,并将其具体运用于诗歌批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锺惺是晚明<诗经>文学研究高潮中涌现出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诗学家".他提出了"<诗>活物说"的理论,并以此为导向,揆之性情,参之义理,对<诗经>作了别开生面的评点,在<诗>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诗经>文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绍基诗论不脱传统诗教说的畛域,力主"温柔敦厚"、"性情说",但是他的诗论中亦不乏创新有价值的论断。他强调"不俗",重视自我,对诗歌独特的艺术本质(规律)也有所涉及。透过这些诗论,可以看出何绍基的诗歌本质观。  相似文献   
18.
论清初诗歌     
清初顺康雍三朝是清诗最繁荣的时期.诗人们按其政治态度分为两类:遗民与非道民.本文论述的是非遗民一类.清初诗坛主要有三大诗人钱谦益、吴伟业和王士禛,其次为江南三家施闰章、朱彝尊和查慎行,再次为其他诗人.文章评述了清初诸诗人的诗论见解,诗歌内容和风格特色及其在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宋诗继承发展唐诗,其过程大体分成五个阶段。陈师道与黄庭坚乃是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换的轴心人物。陈诗是直接学杜诗而形成了他自家的诗风。他重视文学的精通更甚于政治的精通。他的诗沉浸在悲哀中,有一半为赠答、次韵、赠别之作。与杜相比,陈的忧患始终是个人的、内向的。其诗论与时有别,反对过于重视内容之诗,反对以议论为诗。而特别拘泥于练字造句和穿凿典故。由反省苏轼发生,而未见超越其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