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2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27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宋人对词的喜欢促成了宋词的大盛,而词论却未能尽兴发展,词坛上明显地出现了创作与理论不甚谐调的反差现象.其原因由客观和主观两个因素构成.客观因素使二者的反差呈恒定状态,主观因素则促成了反差的不定状态,使反差距离时有缩小、时有拉大.正是这种反差才给宋词带来了发展生机,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2.
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影响极大,而其词论却相对淹而不彰,有论者以为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形成在先,进而影响了其词论;而有人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笔者通过对王渔洋词论专著《花草蒙拾》成书时间和内容论点的考察,参以王渔洋扬州五年的文学活动,发现渔洋词论和诗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影响,二者共同推动了王渔洋神韵论的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23.
诗的功用在于激励自我; 诗的生命缘于抒发真情; 诗的题材的选择, 形式技巧的运用取决于主体情感。这是曾卓诗论主体性最突出的表现,主体性高扬成为其诗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4.
王慎中是明代散文家,是唐宋派的首倡者与代表人物。他为人诗集作序,其数量之多为明代作家少有,这些诗序既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又展示了他的散文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25.
姚鹓雏是南社杰出的诗人,也是南社唐宋诗论战的当事人之一。本文对姚鹓雏的诗论和诗作进行了论述,主张学术界应当给姚鹓雏以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6.
27.
文学武 《学术月刊》2020,(12):112-122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中国新诗在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后,积累了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和理论困惑,这不仅制约着新诗的未来方向,也对新诗的合法性形成了严峻挑战。鉴于此,不少新诗的研究者都开始对新诗的历史和未来进行探讨和反思,其中京派批评家的反思和探讨尤为深入、具体。他们对于新诗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新诗现代性、新诗与古典诗等问题上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对新诗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突围的途径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主张。在新诗面临诸多挑战的关键时期,京派批评家的新诗批评理论一方面具有相当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新诗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院派批评的专业和精深,赋予新诗理论更强的学术品位,成为20世纪诗歌理论不可或缺的遗产。  相似文献   
28.
朱自清是现代诗歌批评的一个大家。但对他的诗论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很多。目前虽处于一个诗歌边缘化、文学研究中的审美边缘化、文学活动边缘化的总体语境,但如能在边缘进行冷静的探索,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示,这对新诗乃至整个文学活动走出边缘化困境都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29.
宗白华是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之一,是小诗体哲理诗作者中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是文艺理论批评家和美学家。人们从他的新诗集《流云》,可以看出五四时期的白话新诗人,固然有从两千年之久的光耀万丈的旧体诗词中吸取营养的重任,同时也有避免无意中步旧体诗后尘的殷鉴;从他的新诗理论批评文字,窥见一个行进在新诗坛前列的美学家的身影。  相似文献   
30.
袁可嘉的诗论即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主要包括诗的本体论、有机综合论、诗的艺术转化论、诗的戏剧化论、戏剧主义论等内容。总的来看,它深受西方诗潮的影响,并几乎论及了中国现代主义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遇到的所有重大的理论问题,堪称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一种总结;同时也论及中国现实主义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遇到的一些核心理论问题,并直接针对着中国现代诗坛的"现实",堪称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诗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