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41.
作为希特勒德国的法律继承国之一,联邦德团如何看持二战、如何对待以色列国各受世人注目.以阿登纳为代表的联邦德国历届政府认真反思纳粹德国的罪行.以真诚的言行承担战争责任,积极支付战争赔偿,持续援助以色列.从而赢得了犹太民族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谅解,重获了国际信任,也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但联邦德国的行为也对中东问题的解决增添了困难,给巴勒斯坦人民和中东阿拉伯国家造成了一定伤害.  相似文献   
42.
儒家文化与秘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儒家文化的某些成分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活力。历史上,儒家文化的信奉者和实践者主要是古代知识分子。而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中的某些思想理念及道德原则仍然适用于以“秀才”、“笔杆子”见称的秘书群体及其  相似文献   
43.
常新 《唐都学刊》2012,28(6):23-27,41
工夫与本体问题是宋明儒学的显题,李二曲承袭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其"格物致知"说与"慎独"说都是基于"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为学工夫,其"格物致知"同阳明一样是一种向内的意向性活动,通过对先验良知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穷理"的道德境界。他对"独"的理解更接近《中庸》的原意,其"慎独"的工夫论强调了实践与行动的重要性,对于晚明以来王学末流的学风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44.
朱熹采用"心统性情"的构架而将本体与发用放在一心的发用流行之中,心、善、仁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保证其一致,而可能是多样化的。朱熹不赞同一般地说心无不仁,(他主张)要保证心之本体的发用端正不偏,"诚意"的涵养功夫必不可少。持续的致知和操存功夫,是觉察本体于一念之微并发扬光大的必要条件。朱熹心论的目的,在引出主体自身的存养状态并保持仁德的不失,以便从实践中解决心与仁的一致性问题。反求本心也就成为了朱熹心论最后的诉求。  相似文献   
45.
在文化改革和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宏观情势下,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和数字出版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激情"与"慎独"为伴、"高成就感"与"高风险"相依、"事业有成"与"败走麦城"并存。这几者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关联。拥有高成就感的人更有激情,更容易取得成功,实现"事业有成";但拥有激情的人遭遇着高风险,也可能"败走麦城",为防止这一情况发生,则需要慎独,做到"慎隐"、"慎微"、"慎欲"、"慎辨"、"慎省"。  相似文献   
46.
“慎独”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新内容.以自律精神为本质的儒家"慎独"思想与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结合能培养大学生形成"慎独"网络道德人格,它以"慎分辨、慎反思、慎言语、慎行为"为主要内涵,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网络行为主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富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其"德治"思想既有对古代"德治"思想的承继,同时又根据时势的变迁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他在选拔和启用人才时,动态考察人之德操,重视"自律"慎独"作用的发挥及"以德治军"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刘蕺山是明末儒学的殿军。他顺应了当时王学修正运动的潮流,对王学作了很多补偏救弊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慎独与诚意学说之中。蕺山对王学修正的措施可归纳为:强化道德本体所具有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注重践履工夫;扭转王阳明对“意”的理解;驳斥“致良知”及王门“四句教”。蕺山触及到了王学真正的理论缺陷,他对王学的一系列修正是卓有成效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蕺山也表现出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9.
宋明理学并非现代人常说的内向之学,其学术思想实践具有深远的社会政治意义。晚明大儒刘宗周之学以慎独为宗,其思想由"生气(欲)"论、"喜怒哀乐"说和"一万互统"说逐层奠基,具备独特的义理结构和政教义蕴。此所谓政教义蕴经由刘氏门人黄宗羲对师学的继承和发挥,更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50.
现今,由于信息技术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越来越多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尤其以大学生最为常见。但频繁地被报道的大学生的不良网络道德现象,使得网络道德教育受到极大重视。而众多专家学者指出,儒家"慎独"思想一方面强调自律,另一方面强调诚实,是否能借助这一传承千载的儒家思想来指导网络道德建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