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9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243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55篇
人才学   4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260篇
理论方法论   337篇
综合类   4647篇
社会学   339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西方环境问题的凸显和中国环境政治学学术话语的积极构建,大大促进了环境与政治的“镶嵌与耦合”,激活了环境政治学研究。然而,西方既有解释机制的“失范”,迫切需要超越西方环境民主主义范式以及生态帝国主义范式,拓展中国环境政治学的“本土性”理论生长空间。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国政治学聚焦并着力于环境政治领域,既是历史与时代之必然要求,也是一种理论自觉。根基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总体目标,未来中国环境政治学的知识增长有必要从环境公民权、环境治理现代化和环境政治话语变迁中汲取。然而,无论是在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操作层面而言,中国环境政治学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2.
杨宁 《江汉论坛》2022,(7):60-66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往往被学界归结为受西方美学思想及学科体系影响的结果。这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却忽略了中国美学思想层面的转型诉求。事实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应包含学科和思想两个层面: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体系是在引进西方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思想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线索。以往学界较为关注学科层面的“引进移植”问题,而忽视了思想层面的“继承转型”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美学研究过于局限于学科框架内,忽略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基础。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本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规模探索人性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戴震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通过对个体情感欲望和认知能力的肯定,建构了以“人”为核心的本体论,提升个体的主体地位,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3.
杨厚均 《云梦学刊》2005,26(1):89-92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五四的想象大体是在两个话语体系中进行的。一是作为启蒙话语的五四想象,二是革命话语中的五四想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在现代中国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倡导革命文学的上海时期,一是确立工农兵文艺的延安时期,它们对五四的想象虽同在革命话语中进行,但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内容。这为革命的左翼现代作家在新中国后的艺术选择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4.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文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翰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33-38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最近几年文艺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争议的焦点实际上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学感性经验问题,而是这种感性经验进入文学话语领域后对传统话语秩序和意义造成的冲击.时尚工业把物品和影像的生产与符号和意义的生产最大程度地结合起来,利用文学叙事为其自身建立意义和合理性,造成意义的泛滥、消费和消解.面对这种冲击,坚持捍卫传统价值体系和暂时搁置价值判断成为文化研究者两种对立的态度."日常生活审美化"提出的不是感性的问题,而是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5.
历史小说是一种沟通历史与现代、古与今不同时空的独特文类。在十七年泛政治化语境下,历史小说借助"历史"的外衣"乔装打扮",在历史叙事的主题方面显示出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偏离,具体体现在:象征性叙述构成了对现实的某种讽喻或隐射;凸显和强化了作品的苦难主题;充盈的人情和人性描写。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历史小说作家"为平衡而达到某种妥协"的"偏离"又是极其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6.
随着网络视频的兴起,网络传播进入视频时代:对央视网和优酷网“甲型H1N1流感”议题的网络视频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视频节目来源、话语平台的影响力和话语影响力以及话语呈现和对话机制方面,网络视频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呈现都存在显著差异和一定规律。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视频传播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7.
话语与当今中国社会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届"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学术会议展示了国内外话语研究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成果.与会代表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新话语,对语言、思想、权势关系与社会变革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丰富了话语对社会现实建构作用的研究,强调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  相似文献   
158.
法的概念解读有三个基本维度,即价值、制度与谱系。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冲击着现代性的法治主义叙事,推动了法的概念重建。在价值层面,破解了法律正义幻相,价值相对主义与道德平等观挑战了法治的普世信念与道德等级意识,制度层面则动摇了规则中心并将“活法”延伸到法律家的观念中;在谱系层面,拓展了文化谱系与规则谱系,使法治之法获得全方位生长。后现代思潮引发的法的概念重建对中国法治主义话语和制度建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范围扩展,文化融洽、碰撞、相互影响与渗透不可避免。文化研究作为一种高度语境化的研究活动,它要求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政治、民族等语境出发,对特定的文学作品或文化现象做出解读。本期刊发的笔谈即是在跨文化视域下对当前的一些文化现象和文学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0.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高涨,舆论阵地女权声音强劲,教育向女性全面开放,女性在社会舞台上展现英姿,在此背景下,女性文学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女性文学或浓墨重彩地描写女性的凄苦命运与勇敢抗争,或曲径通幽地表现女性的独特感受与感情涟漪,与此同时,也有的作品旨在解剖病态女性的阴暗面.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虽然仍有稚嫩青涩之处,但在形象化、个性化的艺术表现上大大超越了近代,意象丰盈,清新可喜,生动感人,足以在艺术宫殿登堂入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