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19篇 |
免费 | 254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3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155篇 |
人才学 | 49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260篇 |
理论方法论 | 337篇 |
综合类 | 4647篇 |
社会学 | 339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311篇 |
2022年 | 275篇 |
2021年 | 332篇 |
2020年 | 257篇 |
2019年 | 289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170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348篇 |
2014年 | 524篇 |
2013年 | 449篇 |
2012年 | 488篇 |
2011年 | 496篇 |
2010年 | 533篇 |
2009年 | 477篇 |
2008年 | 525篇 |
2007年 | 438篇 |
2006年 | 331篇 |
2005年 | 308篇 |
2004年 | 261篇 |
2003年 | 202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作为世界想象的"高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3-100
关于碉楼的起源和功能,在学术界既有的研究中,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战争论派,他们认为是战争导致这种建筑的出现,其主要功能是防御敌人的进攻;而综合论者试图将宗教信仰和古典功能主义糅进战争论中,进而认为,是战争和宗教信仰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出碉楼的审美意义。本文踵继并发挥另一个一直处于微弱的或者隐藏状态的传统观点认为,碉楼的产生不是战争,也不是生物机体的需要,而是基于当地族群的文化象征系统关于世界的观念和具体历史场域互动的结果;它是当地人想象和创造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2.
“真的”的语法性质素有争议,从话语标记的角度分析,“真的”发生了主观性引起的语法化,是处于语法化过程中有词化倾向的“形容词+助词”结构,话语标记功能的实现为“真的”的语法化提供了语义、语用、句法条件。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不仅能促进话语、篇章结构的研究,也能促进语法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3.
宋文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在新时期之初,围绕着如何想象与阐释新时期这一新的历史叙述概念,主流话语与当时占据文坛主潮的伤痕、反思小说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互动关系,伤痕、反思小说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并推动了主流话语的建构,从而形成了当代文学史上一次文学与主流话语的高度融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创作与主流话语之间不存在分歧,对历史叙述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创作中出现的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偏离使刚刚建立的规范有了松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4.
张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2):119-124
以中国女性文学的宏观视角对新疆多民族女作家的创作进行观照,可以看出民族女作家带着民族和性别的双重身份,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书写方式和书写魅力,即女性视角下的文化叙事;民族文化身份、女性身份的双重认同;凸显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女性话语空间。她们的书写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构成了共鸣、共振、相互丰富的关系,为中国女性文学领域增添了新的分支、新的文本,为学术界从新的角度认识女性文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5.
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以女性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大胆地展示了女性生命本真图景,感同身受地道出了属于女性自己的真实心声,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女性意识又不免染上了男权话语的色彩,形成了“双声”同构的两性话语共生的现象。本文主要从作品的结构安排、形象塑造、叙述策略等方面加以论述,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对作者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6.
景秀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96-102
纪录片真实有着极其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从叙述性、文本性上看,纪录片的真实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强调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从媒介特性上看,纪录片真实是见证的真实。从读者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是技巧的、文化的、心理的。从话语层面上看。纪录片是不可能到达“真实界”,它只能培植一种“真实性的效果”。认识纪录片真实内涵,对纪录片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7.
徐宝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1-4,17
"中"、"和"、"诚"、"时"作为"正心"的内位标准和行为指数体现为儒家具体的元话语形式,为现实的伦理行为提供指导依据,促使君子主体能够从自己所处的客观化伦理关系境域出发,根据自己的身份交际体验变化保持一种恰当的伦理交际状态.儒家的基本话语以仪节为主要表征,实际上就是<礼记>繁杂的礼仪系统中按照一定元话语规则制定的礼仪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8.
李元乔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53
当代文学批评可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学院批评,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由兴盛到争议的过程,其特征是理论性、客观性、价值中立。其二是学院批评以外的文学批评,其内部分支众多、种类复杂多变。这类文学批评的共同特征是个性化、主观性、价值判断,因此可统称为价值批评。这两类批评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是两套话语系统,即批评对原文(作品)阐释的两种方式,也是作为所指的批评与作为能指的原文之间的两种意指关系。两套话语的分化形成既受学院的封闭式环境影响,也受批评家对创作实践话语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9.
郝时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4):37-44
英文 ethnic group一词传入中国并以“族群”、“民族”等中文概念广为流行 ,但是这一词语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如何应用以及应用于哪些群体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界与官方应用 ethnic group的实证为例 ,论述和分析了西方国家应用这一词语的确指对象及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矛盾。同时分析了 ethnic group作为西方“族际政治”话语的社会背景和作用。以期说明在引进这一概念和应用于本土实践时需要全面认识其含义 ,从而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吸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0.
朱育和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辛亥革命”是一历史的概念 ,现有的辛亥革命的话语主要源于革命党人关于革命的历史记忆与历史叙述 ,同时又受到了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影响。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晚清最后十几年间 ,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维新运动、社会化趋势与民族主义建国思潮相激荡的产物 ,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影响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因此 ,研究辛亥革命 ,必须考察辛亥革命话语的形成 ,同时注重研究辛亥革命年间维新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国初年的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