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7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管理学   1454篇
劳动科学   192篇
民族学   149篇
人才学   294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2448篇
理论方法论   527篇
综合类   5424篇
社会学   827篇
统计学   129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54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535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986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702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1.
212.
213.
214.
将网络"丧"文化的创造、传播和解读放置于青年话语形成的整体脉络中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梳理和民族志访谈的方式来收集和提炼素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文本建构上,不同形态的"丧"文化表达均运用了与主流叙事相分化的逻辑和修辞,语言上呈现出反讽和自贬的意味;在认知结构上,"丧"不等同于青年的真实状态,"丧"文化的情绪表达与实际操作之间形成了不协调、不一致的反差;在心理动机上,"丧"文化反鸡汤的自我嘲弄实际上更偏向一种网络叙事,是青年群体为逃避或减轻现实压力所创设的一处临时场所;在情感认同上,"丧"式表达在互联网空间里的流动使得面临困境的青年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成为一种认同塑造与解构的方式;在影响机制上,"丧"具有反向赋能的积极意义,能让青年人认清处境、感受危机、重新崛起,甚至激励成功。  相似文献   
215.
216.
在马克思第二次经济学研究中,通过对“机器和制造问题”的专题研究,生产方式问题的思考在机器化生产构序与制造构式的深入构境层面上被打开了,他对将在历史唯物主义构境中启用的物质生产概念,特别是工业生产中的机器化阶段的历史内涵,有了更丰富的理解。在这里,马克思对经济学文献的态度,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义愤,而更多出一些冷静的客观观察。所以,经济学文献出现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会时时引起他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思考,也必然会成为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进行全面批判的历史性参照。  相似文献   
2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经济,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增强在经济领域中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丰富,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缘于其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要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代表了无产  相似文献   
218.
普惠金融是对传统商业金融的反思和扬弃。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如何寻找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实现普惠金融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就显得特别重要。现实中,由于缺少普惠金融研究的理论框架,使得普惠金融的业务边界十分模糊,以致于出现了普惠金融使命漂移和业务异化的现象:一种现象是与财政救济和转移支付混淆在一起,异化为政策套利和社会救济(财政性扶贫),使得普惠金融既缺乏效率又缺乏商业可持续性;另一种现象是与高利贷和民间借贷牵连在一块,不仅起不到普惠的效果,反而极有可能逆向导致"金融致贫",加速弱势群体的财务性"破产",引发新的金融风险。本文在梳理普惠金融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台+产品"的路径选择,实现了构成要素、动力机制和要素间关系的创新。通过政府增信、市场化运作、银行放贷及营销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可以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打通普惠金融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期作为普惠金融的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219.
以追求智能、精准为核心的技术认知对突发社会问题的预测失灵,形塑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悖论。此悖论体现出盲目崇尚加速的、闭合化的现代性认知结构的困窘,且揭示了晚近技术反思的谱系化与经验"二分"的双重结构观的局限性,进而使超越悖论的结构转向成为必须面对的命题。因此关键在于以突发社会问题为节点,面向日常生活,实现对"二分"的总体性统合。唯有把握日常生活在突发问题中可能产生的反转契机,合理审视智能化的技术,促使技术的精准思维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方能为加速多变的现代科学创设总体化的良善格局。  相似文献   
220.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话语,已化作八桂儿女勇战贫困的铿锵步履.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这曾经是地处大石山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