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0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17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51篇
丛书文集   1791篇
理论方法论   276篇
综合类   3952篇
社会学   29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话语接受的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话语发出者要全面把握并合理满足接受者的话语需要,优化话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表达教育信息,话语接受者才能准确理解并有效接受发话者的话语意义和话语意图,才能给发话者以语言或行为的反馈,使发话者能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反思文学”的代表作——《芙蓉镇》为研究个案,以身体话语为切入点,从身体表征、性的话语、身体的抗争与僭越等层面探析文本的文化政治学意涵。本文将身体话语作为解析社会深层权力机制、厘清政治文化图景的镜语,试图在身体话语、权力以及文化政治三者的意义互动中构建对“文革”的历史书写新的阐释空间,从而揭示铭刻在身体之上复杂的权力关系,并由此展开对“文革”悲剧多维度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993.
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球多元文化价值冲突、撞击、融合的时代,以鲜明的中国式价值话语,勾画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内蕴之现代化发展之独特模式和根本价值逻辑,彰显了人类走向未来理想生活的可能路径,为不断探索构筑"自由人的联合体"并以此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着现实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众多论述中少有对传媒公共性之内涵进行界定与解析。本文从既有公共性理论出发,将传媒的公共性界定为传媒在服务于公共利益以及促进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属性。据此界定,传媒的公共性就不是先天的,而是历史的,也是社会各方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在对传媒公共性属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基础上,本文认为要分析传媒的公共性必须从其在充当社会环境监测者和公共话语平台两种角色的表现进行入手考察。  相似文献   
995.
陈超 《社会科学论坛》2010,(22):204-206
指纹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写诗。在我的记忆里,他一出道即不乏才华,属于早慧型的诗人。80年代是“诗歌崇拜”的时代,这种早慧乃至“天才”诗人各地也出了不少。但是“昔日天才今何在”?大部分都风流云散了。可见,为诗之道,深且险矣,所谓的天才、灵感,只是约略出现在“发生学”阶段的事,要真正写出灵魂之诗,并创构属于自己的诗歌话语,必须持久付出更多的心血。  相似文献   
996.
人总是特定文化传统、各种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物。杰克·伦敦无法跳出宰制性帝国主义话语的影响,在《深渊中的人们》一书中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用“优越神话”框架剖析英国伦敦市贫民窟问题,把它解读为大英帝国衰亡的象征和美国必然取而代之的例证,表达美国国民的争霸心态,言说他们的争霸逻辑。《深渊中的人们》建构和撒播了帝国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997.
接受美学的文论突出了审美和艺术的接受这一维度,提出了读者接受论、阅读现象学、审美经验论,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它片面地强调了读者接受和消费的一面,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和生产的一面,因而也陷入了片面性之中。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文学艺术的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建构起文学话语实践论。  相似文献   
998.
“反向格义”与“中西会通”是构建中国学术话语存在的两种认知取向和方法选择。近现代中西学术交流在反向格义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国学术的形塑,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学术对西方话语的依附,给中国学术带来相当的片面性偏差。对中国学术而言,不能为了避免西方话语的反向格义而在学术上走向自我封闭,会通中西方已有学术资源进行思想创新是建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应有的实践智慧和理性诉求。中国学术的发展道路不是简单地“去西方话语”,而是要以中国立场寻求与西方学术的深度对话,唯此才能避免在格义天平首鼠两端,在中西会通基础上建立中国学术话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99.
“话语”是一个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术语,其含义非常丰富。这不仅表现为其含义在不同学科中有所区别,也表现为同一学科中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不同。文章讨论“话语”的这些不同含义,并在“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的定义基础上,讨论其与“话语体系”的联系,并从话语体系的角度对“学术话语交流”进行解读,将学术话语之间的交流理解为话语的“交融”与“交锋”。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学术话语交融和交锋的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1930年前后的中国文坛异常复杂,左翼作家、自由主义作家、海派作家和“开明派”作家一致反抗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不约而同地结成了文化统一战线.但是,他们的思想碰撞和话语交锋也十分激烈.实际上,作家群体之间的话语冲突基于作家文化立场的歧异,各类作家的话语纷争可以视为文化权力场中的作家话语建构所造成的占位效应.在对集体“象征资本”的角逐过程中,左翼作家最终获得了时代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