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土地神崇拜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农历二月初二"土地",通过举行土地神祭拜仪式来祈求农业丰收和地方平安.2004年农历二月初一,笔者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对南宁市平西村的平话人"土地"仪式进行了田野调查,对"土地"的过程予以整理、研究,并以"整体观"和"文化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观照,进行人类学的解读.试从祈福仪式的角度,分析"土地"的特点;从文化功能角度,分析"土地"的功能;从文化融合角度阐述当地多元文化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自包公有记载以来,至今已有550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沉浮,其祭祀表现形态不一,背后的文化内涵也随民众诉求的变化而变化.笔者梳理了肇庆包公演变情况,并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重新审视包公的内涵及价值,目的就是让包公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能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助推社会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13.
“衔玉而诞”之内涵——论贾宝玉之“玉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南都学坛》2006,26(1):40-47
《红楼梦》中贾宝玉“衔玉而”的情节设置,显示的是作者对宝玉“人玉合一”的君子形象的巧妙构思,象征的是贾宝玉“有玉之德”的内涵。贾宝玉不仅有“玉树临风”的容止之美,还有“温其如玉”的性情之美,更有“玉洁冰清”的品德之美。作者如此设计贾宝玉怪异的出生,也是在借此强调贾宝玉性格、品德生成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其对他的肯定和赞赏。贾宝玉形象寄托了作者改造人生、改造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在玄学的发展影响下,以嵇康为典型代表的魏晋风流人物,用一种简傲任的态度对待生活,“放浪形骸之外”。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生活习惯的简单反映,更是当时儒学式微、士人发现自我、个性情感得到解放的结果。这之中有对传统礼教的反叛,也有对建立新的人格美学的要求,是真与善的统一,亦是受玄学影响的魏晋士人“形骸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德国作家E.T.A.霍夫曼(E.T.A.Hoffman)与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en Poe)的短篇小说的文本分别从作品主题、意象以及叙述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平行研究之后,得出"恐怖怪"这一审美形态的发展脉络,即从霍夫曼到爱伦坡,"恐怖怪"从原始的雏形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形态,开创了美学中"审丑"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一幅日本私人收藏的中国元代绢画引起了摩尼教学界的关注,该画被日本学者名为"摩尼降图"。本文在诸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图像与相关文献记载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此画所据之主要文本更有可能是《老子化胡经》,而非唐以后流传于中原的摩尼降故事。该画包含了复杂的宗教文化元素,应是一幅融合了宋元时期道教、明教等多种宗教及本土文化因子的民间绘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著自先秦时代即不乏好奇,但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虽好奇而少有夸内容,自《三国志》始有《方技传》等专载方术奇之事,范晔《后汉书》则后来居上,并对后世史著产生相当影响。由《史记》到《后汉书》趣尚之变有时代和个人诸种缘由。一方面,史学与史官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历史要素与历史品格,另一方面,文学要素与文学品格又几乎是史著与生俱来的内质。中国古代文、史著作,长期呈现的一直是史文诗赋相互融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学界一般从文学角度肯定莫马迪《日之地》在印第安文艺复兴中的开创性,从文化角度肯定其引领印第安文学回归族裔文化传统的示范作用.本文从传统和现代性的关系入手,将该小说置于印第安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考察,认为小说中回归传统的主题反映了印第安人在现代性压力之下所做出的选择.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本文认为,回归传统是对现代性的拒斥,这种保守态度有其局限性,并不能解开传统社会在现代性压迫下的困局.  相似文献   
19.
皮陆的个性以及他们的友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作家皮日休、陆龟蒙二人因为松陵唱和以及唱和诗集<松陵集>的编纂而被合称皮陆.皮陆二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相通的傲、慵散的个性,所以他们得以相交.作为沉沦下僚的寒士,他们又有渴求文名的焦虑心态,所以他们的唱和一触即发.其唱和诗题材自由而小碎,体裁"由古至律,由律至杂",各体齐备.他们让其个性和友谊得到了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