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80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47篇
丛书文集   980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3883篇
社会学   345篇
统计学   8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英语写作能力作为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的重要表征长期受到关注,词汇在大脑中的组织模式对英语写作的构思框架、内容组织、语言表述等方面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以实证的方法从语义学角度客观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在"Brainstorm"过程中词汇组织模式的特点,并探索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2.
量词"束"和"捆"在过程性上存在着差异.从起点看,"束"用于较细的长条物,"捆"用于较粗的长奈物;从途径看,"束"为束缚而成,"捆"为捆绑而成;从终点看,"束"的集合体为细长状,"捆"的集合体为粗大状."束"和"捆"的差异虽然在本质上是共时的,但也和语言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3.
英语“花园小径”句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园小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暂时歧义现象,整个句子是没有歧义的."花园小径"句常涉及有多重意义的词语或搭配复杂的结构,这样在理解过程中,人脑中的常规语言知识图式和世界知识图式被率先激活,导致误读,但在遭遇语义短路后读者会意识到原来的理解错误,需要构建新的图式以达到正确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4.
近些年来汉语产生了不少新词语,这些新词语中,有一些语素构词能力相当强。这些构词语素的来源途径不一,其中“族”、“党”、“奴”、“客”等有其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35.
"你去西安,还是去上海?"答语a:"我去西安。"答语b:"我去上海。"答语c:"小张去过西安和上海。"为什么答语a和答语b成立,而答语c不成立?本文通过考察探疑列项选择问两种不同答语类型,即常态答语和异态答语的构成情况,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6.
叶南 《唐都学刊》2003,19(3):70-73
义素是词义的语义成分,义素分析是在相关词义之间进行的词义结构分解,以显示相关词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词是造句单位,词义的语义成分制约着句法成分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分布。对于句法结构相同句法意义相近的同义句式,义素分析能准确地揭示它们之间深层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差别。"V+着"和"V+到"是一组句法结构和句法意义都相同的句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揭示两者的语义和语用差别。  相似文献   
137.
衡阳人称诸如叔舅姑婶、兄弟姊妹、崽女儿孙,只要排行最末,都可以称为"满"[man33],如:"满爷爷、满奶奶、满外婆、满叔叔、满婶婶、满姑姑、满崽、满女、满老弟、满妹子、满孙、满外孙女"等.  相似文献   
138.
139.
王梦娟 《经营管理者》2013,(25):362-363
基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语言文字习惯的差异,英汉翻译中存在词块不对等现象。本文将从英语词块的角度出发,结合翻译,主要研究英语词块汉译语义的层次性,即英汉意义的不对等性,结合一些实例从不同角度来探究英语词块汉译的语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40.
文章从空间隐喻方向性的角度,运用语义特征的方法将汉语及物动词体系分为“单向动词”、“无向动词”与“兼向动词”三大类,并运用变换分析方法对这三类动词进行了区分实践,并特别对“拿”等动词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认为,“拿”不属于“取得类”动词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